
(1).指 江 南。《宋書·蕭思話傳》:“仗順治流,席卷 江 甸。”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序》:“ 江 甸名流,始命 山陰 之筆。” 清 黃景仁 《院齋納涼雜成》詩之四:“ 江 甸流饑民, 淮 關斷沽舶。”參見“ 江外 ”。
(2).指遙遠的江邊。 唐 王維 《賦得秋日懸清光》:“迥與青冥合,遙同江甸浮。”
“江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其解釋和用法如下:
指江南地區
“江”通常特指長江,而“甸”在古漢語中有“郊野、地域”之意。因此“江甸”常被用來代指長江以南的廣闊區域,具有地理方位的指向性。例如《宋書·蕭思話傳》提到“席卷江甸”,即指對江南地區的控制。
指遙遠的江邊
在文學語境中,“江甸”也可形容江岸的遙遠或遼闊。如唐代王維詩句“遙同江甸浮”,通過“江甸”描繪江天相接的蒼茫景象。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關詩詞,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文獻引用。
江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江”是指大河或水流,而“甸”則是指河的中央地帶。因此,“江甸”可以理解為河流的中心地帶或河流“之都”。
根據《康熙字典》,江甸的拆分部首為“氵”和“田”,其中“氵”是“水”的偏旁部首,“田”是“田”的偏旁部首。根據筆畫計數,江由8畫構成,甸由5畫構成。
江甸一詞最早是出現在古代文獻《左傳》中,描述了公元前472年楚國公子申時将國君葬于江甸的故事。江甸在這篇古代文獻中象征着一種尊貴的地位,因此後來就成為了一個常見的地名。
江甸的繁體寫法為「江甸」,并沒有特别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江甸的字形也有所不同。古時候的江字形狀更加簡單,甸的上部分有點像穴字(宀),下面則是三點,代表着水流的形狀。
1. 這個小鎮位于長江的江甸,是交通非常便利的地方。
2. 江甸的市政建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變得更加現代化。
江甸并沒有特定的組詞形式,但可以與其他地名或相關詞彙組合使用,例如江甸大橋、江甸地區。
與江甸相近意義的詞語有江心、江中,都是指河流的中心地帶。
與江甸相對的詞語是江邊、江岸,它們指的是河流的邊緣地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