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咬斷。《後漢書·劉盆子傳》:“ 盆子 最幼,後探得符,諸将乃皆稱臣拜…… 茂 謂曰:‘善藏符。’ 盆子 即齧折棄之,復還依 俠卿 。”
“齧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咬斷”。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指用牙齒咬斷物體,如《後漢書·劉盆子傳》中記載:“盆子即齧折棄之”,描述劉盆子咬斷符節後丢棄的行為。
其他可能的解釋:
個别非權威來源(如)提到“齧折”可引申為“比喻人遇到困難時堅持不懈”,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需謹慎參考。
“齧折”是典型的古漢語動詞,強調通過咬合動作使物體斷裂,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建議優先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的解釋。
齧折是一個漢字詞語,含有“齧”和“折”兩個字。
齧折的意思是指啃咬或咬斷,形容牙齒咬碎或咬斷物體。
齧折的部首是“口”,總筆畫數為14。
齧的部首是“齒”,總筆畫數為11。
折的部首是“扌”,總筆畫數為4。
齧折源自《康熙字典》中的一個字形,是漢字的簡化字形。
在繁體字中,齧折的寫法為「嚙折」。
在古代,齧折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同。
他的牙齒非常鋒利,一口咬下去,就把這塊骨頭齧折了。
老鼠啃咬家具,把木頭齧折得面目全非。
齧齒:指咬東西的動物。
折斷:指彎曲或壓斷物體。
齧颌:指動物的咬合部位。
折磨:指使人或動物遭受身心上的痛苦。
啃咬、咬斷、咬碎、嚼碎。
咀嚼、啖食、吞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