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噬螫的意思、噬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噬螫的解釋

(1).咬齧螫刺。《北齊書·陸法和傳》:“山中毒蟲猛獸, 法和 授其禁戒,不復噬螫。”

(2).指咬齧螫刺之物。《於陵子·畏人》:“嘻乎,夫噬螫蟄于賓俎,血肉胎于晏笑。”

(3).比喻毒害。《舊唐書·酷吏傳下·吉溫》:“ 溫 則售身權貴,噬螫衣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噬螫”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hì shì,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1. 本義:咬齧螫刺
    指動物用牙齒咬或用毒刺攻擊的行為。例如《北齊書·陸法和傳》中提到:“山中毒蟲猛獸,法和授其禁戒,不復噬螫。” 此處的“噬螫”描述毒蟲猛獸的傷害行為。

  2. 引申義:指咬齧螫刺之物
    可代指具有攻擊性的毒蟲或帶刺的生物。如《於陵子·畏人》中:“夫噬螫蟄于賓俎,血肉胎于晏笑。” 這裡将“噬螫”比喻為宴席中潛藏的毒物。

  3. 比喻義:毒害或侵害
    用于形容對人精神或道德的腐蝕。例如《舊唐書·酷吏傳下·吉溫》記載:“溫則售身權貴,噬螫衣冠。” 此句以“噬螫”暗指吉溫依附權貴、殘害士族的行為。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北齊書》《舊唐書》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語解釋

《噬螫》這個詞語是指動物用嘴或口器咬住另一個動物并注入毒液或毒針,以捕食或自衛。它表示一種攻擊性的行為,常見于蛇類、昆蟲和其他節肢動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噬螫》的部首分别為“口”和“蟲”,其中“口”位于左側。它的筆畫數目為12畫。

來源及繁體

《噬螫》這個詞語的來源較為明确。其中,“噬”字源自于古漢語中的“馨之辭”之一,“臘噬”,意為在蠟燭燃燒時沾到蜜蠟上,由此引申為咬、嚼的意思。而“螫”字是由“蟲”和“刺”組成,表示刺、叮的動作。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噬螫”的含義。

在繁體中,“噬螫”可以寫作“噬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噬螫》這個詞較為新穎,古代漢字中未有對應的寫法。

例句

1. 這條蛇可以噬螫其他動物來獲取食物。

2. 小蟲子螫了我的手指,我感到一陣劇痛。

相關詞語

組詞: 噬咬、噬骨、噬心、刺螫、咬住、毒針。

近義詞: 咬、刺、叮、叼。

反義詞: 吮吸、舔食、覓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