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咬断。《后汉书·刘盆子传》:“ 盆子 最幼,后探得符,诸将乃皆称臣拜…… 茂 谓曰:‘善藏符。’ 盆子 即啮折弃之,復还依 侠卿 。”
“啮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为“咬断”。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含义:
指用牙齿咬断物体,如《后汉书·刘盆子传》中记载:“盆子即啮折弃之”,描述刘盆子咬断符节后丢弃的行为。
其他可能的解释:
个别非权威来源(如)提到“啮折”可引申为“比喻人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词典,需谨慎参考。
“啮折”是典型的古汉语动词,强调通过咬合动作使物体断裂,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建议优先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在线词典)的解释。
啮折是一个汉字词语,含有“啮”和“折”两个字。
啮折的意思是指啃咬或咬断,形容牙齿咬碎或咬断物体。
啮折的部首是“口”,总笔画数为14。
啮的部首是“齿”,总笔画数为11。
折的部首是“扌”,总笔画数为4。
啮折源自《康熙字典》中的一个字形,是汉字的简化字形。
在繁体字中,啮折的写法为「嚙折」。
在古代,啮折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相同。
他的牙齿非常锋利,一口咬下去,就把这块骨头啮折了。
老鼠啃咬家具,把木头啮折得面目全非。
啮齿:指咬东西的动物。
折断:指弯曲或压断物体。
啮颌:指动物的咬合部位。
折磨:指使人或动物遭受身心上的痛苦。
啃咬、咬断、咬碎、嚼碎。
咀嚼、啖食、吞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