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苔帻的意思、苔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苔帻的解釋

青苔色的頭巾。 唐 司空曙 《寄衛明府》詩:“側寄繩牀嫌憑幾,斜安苔幘懶穿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苔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青苔色的頭巾,常用于描述古代服飾或文人雅士的裝束。其顔色接近自然苔藓的灰綠色調,帶有古樸、清幽的意象。

  2. 拼音與注音

    • 拼音:tái zé
    • 注音符號:ㄊㄞˊ ㄗㄜˊ
      該詞為雙音節複合詞,讀音清晰簡潔。
  3. 文學出處
    唐代詩人司空曙在《寄衛明府》中曾寫道:“斜安苔幘懶穿簪”,通過“苔帻”描繪人物閑適、不拘小節的狀态,體現古代文人的隱逸情趣。

  4. 文化意象
    青色頭巾在古代常與隱士、山林生活關聯,“苔”字進一步強化了自然意趣,整體傳遞出淡泊甯靜的審美意境。

  5. 現代應用
    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詩詞解析中,屬于生僻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愛站小工具等來源的詳細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苔帻》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苔帻》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苔藓茂盛的帽子。

拆分部首:苔(艹)帻(巾)。

拆分筆畫:苔(9畫)帻(10畫)。

《苔帻》的來源與繁體

《苔帻》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這是一首描寫楊貴妃的長恨情的長篇叙事詩。

《苔帻》的繁體寫法為「蘚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改革。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古時候《苔帻》這個詞的寫法有所不同。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無法确切确定。

《苔帻》的例句

1. 這位詩人描述的少女頭戴着一頂苔帻,顯得如此溫婉可人。

2. 山中的君子,已化作了石頭和苔帻。

《苔帻》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苔林、苔藓、帻子。

近義詞:莎巾、巾幛、頭巾。

反義詞:束發巾、尖帽子、禮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