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hort-sighted stupid intellectual] 指眼光狹小的愚陋讀書人
小儒規規焉。——清· 黃宗羲《原君》
(2) 又
導源于小儒
(1).指勉力矯性而有得的儒者。《荀子·儒效》:“志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情性然後能脩,知而好問然後能才,公、脩而才,可謂小儒矣。” 楊倞 注:“皆矯其不及,故為小儒也。”
(2).淺陋的儒者。《漢書·夏侯勝傳》:“ 建 所謂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宋 潘興嗣 《師道》詩:“師道久不振,小儒鹹自私。” 清 黃宗羲 《原君》:“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至 桀 紂 之暴,猶以為 湯 武 不當誅之。”
(3).舊時文人謙稱自己。 宋 陸遊 《凄凄行》:“小儒雖微陋,一飯亦憂國。”
“小儒”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通過克制私欲、矯正性情而有所成就的儒生。
出處:《荀子·儒效》提到“志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情性然後能脩……可謂小儒矣”,強調通過自我約束達到修養的境界。
多用于批評學識淺薄、思想狹隘的儒者。
例證:
舊時學者或文人用“小儒”謙稱自己,表達謙遜态度。
例證:宋代陸遊《凄凄行》中寫道“小儒雖微陋,一飯亦憂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荀子》《原君》等文獻原文,或通過詞典網站(如漢典、查字典)獲取詳細釋義。
小儒(xiǎo rú)是一個漢語詞彙,可以指代年輕的、未成年的儒家學者,也可以表示儒家學派中地位較低的學者。
小儒的拆分部首是小字部,筆畫數為4。
小儒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記載,描述了當時儒家學派中的不同年齡段的學者。
繁體字小儒的寫法為「小儒」。
在古時候,小儒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仍然是「小儒」。
1. 這位小儒正在努力學習儒家經典。
2. 小儒們對于社會倫理有着獨特的見解。
1. 大儒:指代儒家學派中地位較高的學者。
2. 小儒門徒:指代跟隨小儒學習儒家經典的學生。
1. 小儒家學者
2. 年輕儒家學者
1. 大儒
2. 老儒家學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