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小儒的意思、小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小儒的解釋

(1) [short-sighted stupid intellectual] 指眼光狹小的愚陋讀書人

小儒規規焉。——清· 黃宗羲《原君》

(2) 又

導源于小儒

詳細解釋

(1).指勉力矯性而有得的儒者。《荀子·儒效》:“志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情性然後能脩,知而好問然後能才,公、脩而才,可謂小儒矣。” 楊倞 注:“皆矯其不及,故為小儒也。”

(2).淺陋的儒者。《漢書·夏侯勝傳》:“ 建 所謂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宋 潘興嗣 《師道》詩:“師道久不振,小儒鹹自私。” 清 黃宗羲 《原君》:“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至 桀 紂 之暴,猶以為 湯 武 不當誅之。”

(3).舊時文人謙稱自己。 宋 陸遊 《凄凄行》:“小儒雖微陋,一飯亦憂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小儒"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沉澱的學術概念,其核心含義指代學識淺薄、思想局限的讀書人群體。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荀子·儒效》中記載:"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諸侯大夫士也",通過官職等級劃分展現知識階層的差異性(參考《中華經典古籍庫》)。

在訓诂學層面,《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見識不廣的儒生",強調其學術視野的狹窄性。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指出:"凡雲小者,皆謂材質不及",從造字原理上揭示該詞蘊含的能力評判标準(據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修訂本)。

該詞的語義演變呈現三個階段:

  1. 先秦時期作為官職等級劃分
  2. 漢代演變為學術造詣的評判标準
  3. 宋明理學中衍生出"拘泥章句"的新内涵

現代《辭海》(第七版)收錄其引申義項,包含"治學方法刻闆""缺乏創新精神"等貶義色彩。在語用實踐中,王力《古代漢語》教材多用于批判性語境,如《鹽鐵論》"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于天地之間",生動展現該詞的實際應用場景。

需要特别說明的是,該詞與"大儒"構成反義對舉,這種二元對立的結構常見于中國傳統學術評價體系。當代學者錢穆在《國史大綱》中強調,這種劃分本質上反映古代社會對知識分子的分層認知機制。

網絡擴展解釋

“小儒”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勉力修行的儒者

指通過克制私欲、矯正性情而有所成就的儒生。
出處:《荀子·儒效》提到“志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情性然後能脩……可謂小儒矣”,強調通過自我約束達到修養的境界。

2.淺陋迂腐的讀書人

多用于批評學識淺薄、思想狹隘的儒者。
例證:

3.文人的自謙之詞

舊時學者或文人用“小儒”謙稱自己,表達謙遜态度。
例證:宋代陸遊《凄凄行》中寫道“小儒雖微陋,一飯亦憂國”。

其他補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荀子》《原君》等文獻原文,或通過詞典網站(如漢典、查字典)獲取詳細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班将薄借北曲并舍裁營乘龍佳壻創議楚肆蹴蹴然待信大廓睇眄鬥悶子跺蹬恩私法庭忿滀豐功風光風訓分蜜浮面剛介更且公班供款詭險合柱交午矯翼戒鑒急管繁弦羁維跨有闌逸六職漏鼓移則番代履尾呂翁滿潮馬秋母子撲吃請吏清通棋子面散位颯沓上聯沈微铄穎疏佚通旦尉薦微霜五邦污迹吾自有處仙槎相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