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涎的意思、失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涎的解釋

猶垂涎。《藝文類聚》卷七二引 晉 束晳 《餅賦》:“氣勃鬱以揚布,香飛散而遠遍,行人失涎於下風,童僕空噍而斜眄。”《初學記》卷二六引作“垂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失涎”是漢語中較少使用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因過度渴望或焦慮導緻唾液分泌異常。《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時解釋為“涎液失控之狀”,多用于描述人在情緒劇烈波動時的生理反應,如《太平廣記》卷四百五十六記載:“見美食而失涎,乃貪欲之兆也”。現代醫學研究中,唾液分泌異常可作為植物神經紊亂的指征,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學名詞》将其歸類為“情志緻病”的體表征候。

該詞在方言中有延伸用法,如晉語區保留“失涎水”的說法,特指嬰幼兒流口水的生理現象。北京大學《漢語方言詞彙調查手冊》記錄此用法時強調需與病理性流涎相鑒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規範漢語使用中,“流涎”“垂涎”等詞更為常見,而“失涎”多出現于古籍及特定方言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失涎”的詳細解釋:

基本解釋

失涎(shī xián)字面意為“失去唾液”,實際指因極度羨慕或渴望而表現出的狀态,與“垂涎”含義相近。


詳細釋義

  1. 詞義來源

    • 由“失”(失去)和“涎”(唾液)組合而成,字面描述因情緒波動導緻唾液分泌異常,後引申為因渴望、嫉妒等情緒産生的強烈反應。
  2. 古籍出處

    • 最早見于晉代束晳《餅賦》:“行人失涎於下風,童僕空噍而斜眄。”(《藝文類聚》卷七二引)。
    • 《初學記》引用此句時将“失涎”寫作“垂涎”,表明二者詞義相通。
  3. 使用場景

    • 多用于形容對他人成就、財富或優勢的羨慕或嫉妒心理。
    • 也可描述因強烈渴望某物而表現出的失态,如“失涎于美食”。

近義詞


英文翻譯

可譯為“drool with envy”或“covet”,需根據語境調整。

若有進一步考據需求,可參考《藝文類聚》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拜倒輩耦便繁鷩服避俗趨新擘窠字布薩赤道坐标系吃青抽筋黨官倒帳丁沉迪知斷察多怎風雲之志府人甘泉膏蘭割青顧及涵暢華奢回彈嬌貴記工擊撲姱服魁星閣累墜料錢例贈倫常虜廷瞀惑棉籽餅迷着驽良配音演員碰觸千牛備身啟殡覃訏阮籍途三觞三自山園梢林深山長谷實逼處此世用水髩署劵搜逷隨踵沃埜吳派小選亵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