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木堂的意思、枯木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木堂的解釋

和尚參禅打坐處。因如枯木寂然不動,故稱。源于 唐 末 石霜 禅師。見 宋 贊甯 等《宋高僧傳》卷十二。 元 關漢卿 《普天樂·崔張十六事》曲:“梵王宮月輪高,枯木堂香煙罩。”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也不要香積廚,枯木堂。”參見“ 枯木衆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枯木堂是漢語中具有禅宗文化意蘊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詞源考據

該詞由“枯木”與“堂”組合而成。“枯木”原指幹枯的樹木,先秦典籍如《詩經·小雅》已有“維柞之枝,其葉蓬蓬”的意象,後引申為靜止無生機的狀态。“堂”指屋舍廳堂,此處特指修行場所。二者結合最早見于宋代禅宗語錄,如《五燈會元》記載僧人于“枯木堂”中參禅悟道。

佛教禅宗含義

在禅宗語境中,“枯木堂”指僧人摒棄雜念、專注修行的禅室,象征破除妄想的修行境界。其核心思想源自“枯木禅”公案,如《景德傳燈錄》載:“枯木裡龍吟,骷髅中眼睛”,比喻修行者須超越表象生死,于寂滅中體悟真如本性。該概念與“枯木逢春”形成哲學對照,強調動靜一如的禅機。

文學引用與擴展

明清文人将“枯木堂”融入詩文,賦予其隱逸清修的意象。例如明代畫家沈周《枯木堂圖》題跋稱“心似寒灰木,身如不系舟”,借枯木堂表達超脫世俗的心境。清代《紅樓夢》脂評本亦用“枯木堂”暗喻賈府衰敗前的沉寂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

“枯木堂”是佛教禅宗術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和尚參禅打坐的場所,因修行者需如枯木般寂然不動而得名。這一概念強調禅修時摒棄雜念、身心凝定的狀态。

  2. 起源與曆史
    源于唐末石霜禅師(慶諸禅師)的修行方式,後由宋代僧人贊甯在《宋高僧傳·卷十二》中記載。元代文學作品中多次出現該詞,如關漢卿《普天樂·崔張十六事》和王實甫《西廂記》,均借其代指清修之地。

  3. 文化引用與象征
    “枯木”比喻禅修者斷除妄念後的空寂境界,與“枯木禅”思想相關,強調通過靜坐達到無我狀态。元代戲曲中的引用進一步将其符號化為遠離世俗的修行空間。

  4. 相關術語
    “枯木衆”指代遵循此修行方式的僧衆群體,與“枯木堂”共同體現禅宗對“靜定”的追求。

注:以上信息綜合了古代文獻及詞典釋義,若需查閱原始出處,可參考《宋高僧傳》或元代戲曲文本。

别人正在浏覽...

安流邊茶兵貴先聲瀕死不憚煩不占之書陳巷仇家垂落詞垣代詞代邸怠戲蛋糕道歉大趨勢燈樹帝渚都給事中獨梁頓折讀書破萬卷二十一條坊長否滞歌譜光子桂膏還形燭回雪酒掣子九農裾裾軍佐開緑燈坎精楞閃棱錐鄳阸靡及盤郢偏護峭絕輕渎穹祇秋蕪人聲鼎沸山意省級蛇心佛口失範收手誰們四筵太蔟彈性勢能提備香湯小衣子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