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兔忘蹄的意思、得兔忘蹄的詳細解釋
得兔忘蹄的解釋
猶言得魚忘荃。蹄,兔罝。語出《莊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宋 姜夔 《白石道人詩說》:“後之賢者,有如以水投水者乎?有如得兔忘蹄者乎?”參見“ 得魚忘荃 ”。
詞語分解
- 得的解釋 得 é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適合:得勁。得當(刵 )。得法。得體。 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可
- 忘蹄的解釋 猶忘筌。《莊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陸德明 釋文:“蹄,兔罥也;又雲兔弶也,繫其腳,故曰蹄也。” 金 李純甫 《畫兔》詩:“搗藥元無死,忘蹄始見渠。”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
網絡擴展解釋
“得兔忘蹄”是一個出自《莊子·外物》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源信息解釋如下:
一、出處與字面意思
-
原始出處
源自《莊子·外物》的“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其中“蹄”指捕捉兔子的工具(如網或夾子),字面意為“捕到兔子後,就忘了用來捕兔的工具”。
-
與“得魚忘筌”的關聯
該成語常與“得魚忘筌”并列使用,兩者結構相似,均比喻達成目的後忽略所依賴的條件或手段(如捕魚後忘記漁具)。
二、深層寓意
-
核心批判
成語諷刺那些成功後忘記根本、背棄助力之人或事物的人,強調手段與憑借的重要性。例如,創業者成功後忽視團隊協作或初心,即可能被批評為“得兔忘蹄”。
-
哲學啟示
莊子借此表達“得意忘言”的哲學觀:工具僅是達成目标的途徑,但人們不應因結果而否定過程或本源。
三、用法與延伸
- 語法功能:作謂語、賓語或定語,多用于批評忘恩負義的行為(例:“他成功後得兔忘蹄,不再感激曾經的合作夥伴”)。
- 近義詞:得魚忘筌、過河拆橋;反義詞:飲水思源、知恩圖報。
- 現實意義:常用于提醒人們珍惜助力、保持初心,避免功利主義對價值觀的侵蝕。
四、補充說明
- 注音:dé tù wàng tí(普通話拼音)。
- 經典用例:宋代姜夔在《白石道人詩說》中以“得兔忘蹄”比喻創作中忽略靈感來源的現象。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語境分析,可參考《莊子》原文及曆代注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兔忘蹄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忘記自己的根源、忘記來時的路途。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得、兔、忘、蹄,共有12個筆畫。這個成語的來源是出自于《詩經·大雅·抑》:“匪兕匪虎,率彼得鞠,艱難苦短,我心傷怈。”其中的“得鞠”引申為得兔忘蹄。繁體字中,“得”、“忘”、“蹄”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在案例中,我們隻關注現代用法。
以下是使用“得兔忘蹄”這個成語的例句:
1. 他曾經失去了自己的原則和初衷,是個得兔忘蹄的人。
2. 不要忘記你來時的路,不要成為一個得兔忘蹄的人。
3. 小明已經忘記了自己最初愛好的細節,他已然成為了個得兔忘蹄的人。
“得兔忘蹄”沒有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它作為一個成語,獨立地表達了忘記根源和來路的情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