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e supposed to]∶被命令,被要求
那個士兵奉命應在上午返回
(2) [receive orders;act urder orders;follow the cues of sb.]∶接受命令,遵守命令
奉命出發
肅請得奉命吊 表二子,并慰勞其軍中用事者。——《資治通鑒》
嘗奉命至金陵。——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1).接受使命;遵命。《漢書·英布傳》:“ 淮南王 曰:‘請奉命。’陰叛 楚 與 漢 ,末敢洩。” 三國 蜀 諸葛亮 《出師表》:“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閒。”《醒世恒言·陳多壽生死夫妻》:“ 王三老 搖手道:‘老漢今番説了這一遍,以後再不敢奉命了。’” 茅盾 《*********線》:“又過了十多分鐘,五個客人也奉命疏散。”
(2).指奉天之命。 漢 司馬相如 《封禅文》:“夫修德以錫符,奉命以行事,不為進越也。” 漢 揚雄 《長楊賦》:“於是上帝眷顧 高祖 , 高祖 奉命,順鬥極,運天關……一日之戰,不可殫記。”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奉命漢語 快速查詢。
"奉命"是漢語中表示接受并執行上級指令的常用動詞短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解釋,"奉"意為恭敬地接受,"命"指命令或指示,組合後指"遵從上級的指令行事"。《漢語大詞典》補充說明其古漢語中常見于官場文書,現代多用于正式場合或軍事領域。
該詞在實際使用中有三個特點:其一,強調執行任務的權威來源,如"奉命協助警方調查";其二,常與職務行為相關聯,《古代官制辭典》指出明清時期該詞在官方文書中出現頻率達63%;其三,包含被動接受的含義,《現代漢語用法詞典》将其與"受命"列為近義詞,但更突出對指令的恭敬态度。
典型用例可見于軍事場景:"偵察連奉命封鎖要道",或外交辭令:"大使奉命遞交國書"。在《紅樓夢》等古典文獻中,該詞多用于描述仆人執行主人命令的情節,印證其曆史語用特征。
“奉命”是一個漢語詞彙,指接受并執行上級、長輩或權威者的命令,強調對指令的遵從和執行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奉命”指接受命令并遵照執行,常用于正式或尊敬的情境,如軍事、職場或傳統禮節中。例如:“士兵奉命駐守要塞”“下屬奉命提交報告”。
詞性結構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書》《出師表》等文獻。
白兔禦史辨析褊狹比肩接踵不蘭奚不滿財主吵聒刍糧楚妝詞園錯折耽樂東王發慌翻跟鬥方天戟反國鳳草風海福份輔亮甘露寺竿頭日上谷圭過客邯鄲道佷戾恍惘呼唱假發洊雷交禅棘圍鎖院鋸絨可不道匡困枯龍禮賢簍子峍崒畔散品茗青山惹災招禍三寸之轄射殺設上適可黍秀宮庭絲纩縮微書速朽桃卯特效忘生舍死绾束圍堰無駿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