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忘記别人對自己的恩德和好處,做出對不起别人的事。 元 關漢卿 《調風月》第一折:“一個個背槽抛糞,一個個負義忘恩。” 明 馮夢龍 《挂枝兒·自矢》:“那一箇負義忘恩也,就做卓兒底下的狗。” 沙汀 《困獸記》二七:“公爺接着怒不可遏的指責起來,說他負義忘恩,說他不知好歹。”
“負義忘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ù yì wàng ēn,其核心含義是忘記他人對自己的恩惠與好處,做出背棄道義、損害恩人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學作品原文。
“負義忘恩”是指對别人的恩情和義務不予回報,并且忘記了曾經受到的恩惠。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貝和心,貝表示財富,心表示内心。表示一個人在心中“財富”被遺忘。
“負義忘恩”這個詞來源于《論語·衛靈公》:“衛公問于孔子曰:‘仲尼煥如,何其多能也?’孔子對曰:‘若說之,其負義也夫!’”負義在這裡表示忘恩負義。
在繁體字中,負義忘恩的寫法為「負義忘恩」。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負義忘恩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意義相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用來解釋“負義忘恩”的含義:“他對你那麼好,你怎麼可以忘恩負義地對待他呢?”
組詞:
1. 負心:指背棄、不忠誠。
2. 忘恩負義:表示不感恩、不回報别人的恩情。
3. 不孝:指不尊敬、不孝順。
近義詞:
1. 違背情義:表示違背對别人的情感和義務。
2. 忘本:指忘記自己的本分、忘記自己的根本。
反義詞:
1. 有恩必報:表示對别人的恩情會有所回報。
2. 笃恭敬愛:表示對别人恭敬、敬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