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僧道等念以祈神消災的咒語。《晉書·藝術傳·佛圖澄》:“少學道,妙通玄術……善誦神呪,能役使鬼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婆羅痆斯國》:“曛暮之後,各司其務,隱士誦神呪,烈士按銛刀。”《元史·釋老傳·八思巴》:“﹝ 膽巴 ﹞過 雲州 ,語諸弟子曰:‘此地有靈怪,恐驚乘輿,當密持神呪以厭之。’”
“神呪”中的“呪”是“咒”的異體字,因此“神呪”即“神咒”。該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含義:
宗教含義 在佛教中,“神咒”指具有神秘力量的密語真言,如《般若心經》結尾的“揭谛揭谛波羅揭谛”被稱為“大明咒”。道教則用咒語溝通神靈,如《太上三洞神咒》中的驅邪祈福咒語。
文學意象 古典文學中常借神咒渲染神秘氛圍,如《西遊記》中如來佛祖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即屬此類,用于鎮壓孫悟空。
日常引申義 現代漢語中可引申為“具有特殊效力的語言”,如形容某人的話語特别靈驗:“他說股市要跌,簡直像神咒一樣應驗了。”
注意:該詞屬于書面化表達,日常使用頻率較低。若在古籍或宗教文獻中遇到,需結合具體上下文理解。現代規範漢字寫作“神咒”,“呪”字多見于日本漢字使用。
神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用于形容神秘而強大的力量或咒語。它可以引申為超自然的力量或神奇的咒語。
神呪的第一個字“神”由“礻”和“申”兩個部首組成,由10筆寫成;第二個字“呪”由“口”和“周”兩個部首組成,由8筆寫成。
神呪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神”表示神靈或超自然的力量,“呪”表示咒語或咒文。它在古代經典文獻中被廣泛使用,如《山海經》、《左傳》等。
神呪的繁體字為「神咒」,字形保持了與簡體字相似的結構。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神呪的“呪”字可以寫作「咒」,字形略有差異,但意義相同。
1. 他修煉了一種古老的神呪,能夠驅逐邪惡的力量。
2. 她口中念念有詞,仿佛在念一種神呪般的咒語。
1. 神秘(shén mì):形容奧秘而難以解釋或理解的事物。
2. 咒語(zhòu yǔ):指發出特定内容或含義的語言,通常用于祈禱、降咒等目的。
符咒、法術、咒文
普通、平凡、無威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