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見道的意思、見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見道的解釋

洞徹真理;明白道理。《漢書·翼奉傳》:“聖人見道,然後知王治之象,故畫州土,建君臣,立律曆,陳成敗,以視賢者,名之曰經。”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十:“詩有見道之言,如 梁元帝 之‘不疑行舫往,惟看遠樹來’; 庾肩吾 之‘隻認己身往,翻疑彼岸移’;兩意相同,俱是悟境。” 清 趙翼 《瓯北詩話·皮日休》:“是 日休 嘗受 巢 僞官,何其失節若此!豈文人之心,能見道而不能守,固如是耶?”《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 玉格 這話,卻是他讀書見道的地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見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漢語通用釋義和佛學專有概念兩類:

一、漢語通用釋義

  1. 基本含義
    指洞徹真理、明白道理,由“見”(認識)和“道”(方法、真理)組合而成,強調通過認知找到正确方向或方法。

  2. 曆史文獻引用

    • 《漢書·翼奉傳》記載:“聖人見道,然後知王治之象”,體現古代對“明理治國”的重視。
    • 清代袁枚在《隨園詩話》中以詩句為例,說明“見道”是悟境的體現。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經曆迷茫後找到方向,或形容對事物本質的深刻理解。


二、佛學專有概念

  1. 核心定義
    指修行者通過無漏智慧初次照見真谛(如四聖谛)的階段,屬于修證的重要分水嶺。

  2. 實踐意義
    禅宗強調“見道”需結合修行,僅明理而不實踐(如打坐、觀心)則難以抵擋煩惱。


總結
“見道”既可用于日常表達對真理的領悟,亦為佛學修行術語。需注意語境區分具體含義。如需進一步探讨佛學體系中的“見道”次第,可參考《佛學大辭典》等專業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見道

見道是一個常見的詞語,主要用來描述人們通過觀察和思考而達到對事物本質的理解和領悟。在道家哲學中,見道是追求人生境界的一個重要階段。

拆分部首和筆畫

見道這個詞可拆分為兩個部首:見和道。其中,見部首表示“看見”、“觀察”,道部首表示“道理”、“方法”。

見道總共有六筆,具體筆劃為:豎撇、橫。豎撇、撇點、橫。

來源

見道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德充符》一章中。在這個章節中,莊子講述了一個關于樵夫在山林中見到道的故事。從此之後,見道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哲學概念。

繁體

見道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獻和銘文的考證,見道的古字形實際上是類似于“見道”的樣子。

例句

1. 心存善念,方能見道。

2. 他對藝術有獨特的見道。

相關詞語

近義詞:明道、窺見。

反義詞:不識時務、不明真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