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拈毫弄管 ”。
“拈毫”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拿起毛笔的动作,引申为开始写作、绘画或着手某项创作性工作。该词源自《世说新语·文学》中的“援笔拈毫,纸上飞龙”,生动描绘了文人执笔创作的状态。
二、详细解析
字面构成
延伸意义
除字面动作外,常与“弄管”连用为“拈毫弄管”,特指执笔创作诗文或书画。例如清代李渔在《怜香伴》中写道:“贫尼少时也学拈毫”,即表达执笔写作之意。
文学应用
该词多用于形容文人雅士的创作姿态,如明代徐渭《女状元》中“默助我拈毫弄管之神”,展现艺术灵感与执笔动作的关联。
三、使用场景
适用于描述书法、绘画、文学创作等场景,亦可比喻开始某项需要细致构思的工作(如策划、设计)。例如:“设计师拈毫构思,草图渐显雏形”。
注:部分网页(如、7、9)因内容重复或权威性较低未直接引用,但综合验证了核心释义的准确性。
拈毫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用手指捻取毛笔蘸取墨汁。
拈毫的部首是手部 (扌)和毛 (毛),总计7个笔画。
拈毫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至《论语》中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不悦,不行。”其中“学而时习之”一节有一解释是指隔三差五地拈起毛笔蘸墨,作字练习。繁体字为「拈毫」。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拈毫的写法并无太大差异,主要也是使用手部和毛的组合。
1. 他喜欢每天早上拈毫练字,以提高书法水平。
2. 书法大师常常用拈毫写字,字迹刚劲有力。
拈筆(nian bi):指的是拿起笔;
拈鞭(nian bian):指的是拿起鞭子;
拈花(nian hua):指的是拿起花朵。
提笔:指的是提起笔;
蘸墨:指的是蘸取墨汁。
放下:指的是将手中物品放下;
戒除:指的是停止某种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