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策的意思、進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策的解釋

(1).進呈書策;進獻計策。《晉書·郗超傳》:“ 超 又進策於 溫 曰:‘清水入 河 ,無通運理。’”《魏書·李先傳》:“從 儀 平 鄴 ,到 義臺 ,破 慕容驎 軍,回定 中山 , 先 每一進策,所向克平。” 清 劉熙載 《藝概·文概》:“﹝ 杜牧 ﹞又兩進策於 李文饒 ,皆案切時勢,見利害於未然。”

(2).文體名。策之一種。指進呈帝王之策。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楮券》:“ 水心葉先生 進策,亦謂不數年間,将交執空券而無所售。”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辯序說·策》:“學士大夫有私自議政而上進者,三曰進策,著策而上進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進策是漢語複合詞,由“進”(奉上、呈獻)與“策”(計謀、文書)組合而成,核心含義指向主動提出謀略或書面建議的行為。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本義解析

  1. 進獻計謀

    指臣子、謀士向君主或上級呈獻治國方略或軍事策略。

    :《後漢書·隗嚣傳》載“(方望)為嚣畫策,進說曰……”即謀士進策之典。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提交書面策論

    科舉時代士子通過撰寫政論文章(如“策問”“對策”)表達治國見解,稱為“進策”。

    :宋代蘇轼《進策》二十五篇,系統闡述政治改革主張。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


二、引申與擴展義

  1. 廣義的建言行為

    現代語境中泛指向上級或權威機構提交系統性建議(如政協提案、企業戰略書)。

    :學者進策于政府智庫,推動政策優化。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 策略性行動方案

    在商業、管理領域,“進策”可指為達成目标制定的具體執行計劃。

    :市場部進策新品推廣方案,獲董事會采納。

    來源:《商務漢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


三、文化語境中的權威性

“進策”蘊含知識權威性與社會責任:


“進策”兼具行為(呈獻謀略)與文本(策論文書)雙重屬性,貫穿古代谏議制度至現代決策體系,其權威性根植于知識深度與社會實踐價值的統一。

網絡擴展解釋

“進策”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基本釋義:進獻計策

指向君主或上級呈獻書面策略或口頭謀略,多用于政治、軍事等決策場景。例如:

2.文體類别:進呈帝王的策文

作為古代奏議文體的一種,特指臣子向帝王呈遞的策論文章。例如:

補充說明

“策”在古代常指對策或政論文章,如科舉考試的“策問”需考生作答。而“進策”更強調主動進言,具有現實針對性,如唐代杜牧曾向李德裕(李文饒)兩次進策,分析時局并提出軍事建議。這類文體在曆史上既是官員參政的途徑,也是文人表達政見的載體。

别人正在浏覽...

傲然挺立白鸾尾抱同備該筆錄婢媵步行稻蟹大忘定閱梵城芳節方略绀宮郭隗宮寒碛汗星號召河馮胡蔓草胡雁假兩江南曲建軍急腳信覺路局勇控阨廊屋羸疾冒頭憫恤傍州例陪伴七楞八瓣傾欹清吟小班戎柄入臣森林生态系統山輿攝念十八重地獄時乖運舛手額獸心人面倏地順方朔蓬松煙潭筍貼臉屯壁土煙汙濫無惡不為下落賢強娴雅席豐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