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策的意思、進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策的解釋

(1).進呈書策;進獻計策。《晉書·郗超傳》:“ 超 又進策於 溫 曰:‘清水入 河 ,無通運理。’”《魏書·李先傳》:“從 儀 平 鄴 ,到 義臺 ,破 慕容驎 軍,回定 中山 , 先 每一進策,所向克平。” 清 劉熙載 《藝概·文概》:“﹝ 杜牧 ﹞又兩進策於 李文饒 ,皆案切時勢,見利害於未然。”

(2).文體名。策之一種。指進呈帝王之策。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楮券》:“ 水心葉先生 進策,亦謂不數年間,将交執空券而無所售。”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辯序說·策》:“學士大夫有私自議政而上進者,三曰進策,著策而上進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進策”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基本釋義:進獻計策

指向君主或上級呈獻書面策略或口頭謀略,多用于政治、軍事等決策場景。例如:

2.文體類别:進呈帝王的策文

作為古代奏議文體的一種,特指臣子向帝王呈遞的策論文章。例如:

補充說明

“策”在古代常指對策或政論文章,如科舉考試的“策問”需考生作答。而“進策”更強調主動進言,具有現實針對性,如唐代杜牧曾向李德裕(李文饒)兩次進策,分析時局并提出軍事建議。這類文體在曆史上既是官員參政的途徑,也是文人表達政見的載體。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進策

進策(jìn cè)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有兩個部分,分别是“進”和“策”。

“進”是一個形聲字,由“辶”(表示走的意思)和“井”(表示往前的意思)兩部分組成,表示前進、向前走。

“策”是由“⺮”(表示竹子)和“朿”(表示寫字)兩部分組成,表示寫在竹筆上的方案和計策。

“進策”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平準書》中,意思是指向國家進獻計策或者提出建議。

在繁體字中,“進策”保持不變,仍然是“進策”。

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存在多種變體,比如在《康熙字典》中,将“進策”寫作“策”。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很少使用了。

以下是一個關于“進策”的例句:

他向領導進策,提出了一些有關改善教育的建議。

一些與“進策”相關的組詞有:
進言、進獻、出策、籌策等。

與“進策”近義詞有:
出謀劃策、獻策、提言等。

與“進策”反義詞有:
閉門造車、自作聰明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