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鮎魚緣竹竿的意思、鮎魚緣竹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鮎魚緣竹竿的解釋

同“鯰魚上竹竿”。 宋 蘇轼 《梅聖俞詩集中有毛長官者》詩:“歸來羞澁對妻子,自比鮎魚緣竹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鮎魚緣竹竿"(也作"鲇魚上竹竿")是中國民間流傳的一句歇後語,其完整形式通常是"鲇魚上竹竿——節節難上"或"鲇魚上竹竿——上不了"。它形象地比喻事情進展艱難、難以成功或提升困難重重。

  1. 本義與形象來源:

    • 鲇魚特性: 鲇魚(鲶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魚,身體表面覆蓋着滑溜的黏液,且沒有堅硬的鱗片。這使得它非常濕滑,難以抓握。
    • 竹竿特性: 竹竿表面光滑、堅硬且筆直。
    • 行為模拟: 想象一條滑溜的鲇魚試圖沿着光滑垂直的竹竿向上爬。由于其體表黏液和缺乏攀附結構(如爪子或吸盤),它幾乎不可能在竹竿上穩定立足并向上移動,往往會滑落下來。這個畫面本身就極具困難、徒勞無功的意象。
  2. 引申義與比喻:

    • 核心含義: 比喻事情進展極其困難,每前進一步都充滿阻礙,難以取得進展或成功。強調的是過程中的艱辛和阻力巨大。
    • 應用場景:
      • 形容學習、工作或事業中遇到難以克服的障礙,進展緩慢或停滞不前。例如:"他學這門高深的學問,真是鲇魚上竹竿,感覺吃力極了。"
      • 形容晉升、提高地位或達到某個目标非常困難。例如:"在這個論資排輩的單位裡,年輕人想出頭,好比鲇魚上竹竿。"
      • 形容完成某項需要技巧或克服天然劣勢的任務極其不易。
  3. 文化淵源與權威參考:

    • 這句歇後語生動體現了漢語的智慧,通過具體的生活觀察(魚和竹竿的特性)來抽象表達抽象的困難概念,具有鮮明的民俗文化特色。
    • 其來源雖難以精确考證,但作為民間智慧的結晶,在口語和文學作品中廣泛流傳。據明代郎瑛《七修類稿》等筆記記載,類似以"鲇魚上竹"比喻困難的說法在明代已存在,清代及以後更為流行,成為漢語中一個經典的困難意象表達。權威的漢語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和《中國歇後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均收錄了"鲇魚上竹竿"或類似表述,并明确其"比喻上升艱難"的核心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鮎魚緣竹竿”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來源中存在一定差異,但核心解釋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字面描述鲇魚(一種黏滑無鱗的淡水魚)攀爬竹竿的動作,比喻上升或進步的過程艱難,常與“鮎魚上竹竿”同義使用。

二、詳細解釋

  1. 來源背景
    鲇魚身體黏滑且無鱗,攀附竹竿時容易滑落,因此古人用此現象形容“努力卻難以前進”的狀态。
  2. 引申意義
    多用于形容職場晉升、學業進步等需要克服困難的情境,強調過程中的阻力或天然障礙。

三、争議與補充

部分網頁(如、5)提出該成語有“人與事物天然契合”的含義,但這一解釋缺乏權威出處支持,可能與原意存在偏差。建議優先采用主流釋義。

四、使用場景

附:拼音與結構

如需進一步驗證,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漢語辭海》。

别人正在浏覽...

阿枉啊喲白璧三獻禀姿博聞攙搶嘲難徹侯雕繪對口相聲頓捽風雨衣拂衣高姓公羊工作組過五關孤陰獨陽漢賊不兩立換崗滹沲翙翙徽幟渾帳貨賂公行集成電路禁藏舊案機政看門可愕枯空牢穩厘米汞柱龍額侯露水緣魯陽戈幔屋鳴飙昵洽牛角之歌賠話屏竄迫誘黔驢技孤謙默求竭權閉尚爾身服獅蠻樹揭說樂隋卞天鼠痛定思土壤膠體物質翔華鄉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