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樂的意思、說樂的詳細解釋
說樂的解釋
(1).喜歡。《詩·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毛 傳:“後妃説樂君子之德,無不和諧。”
(2).使和悅安樂。《漢書·禮樂志》:“王者未作樂之時,因先王之樂以教化百姓,説樂其俗,然後改作,以章功德。” 顔師古 注:“説樂其俗,使和説而安樂也。説讀曰悅。樂音來各反。”
詞語分解
- 說的解釋 說 (説) ō 用話來表達意思:說話。說明。演說。解說。 介紹:說合(a.從中介紹;b.商議;c.說和。“合”均讀輕聲)。說媒。 言論,主張:學說。著書立說。 責備:數說。 文體的一種,如韓愈的《師說
- 樂的解釋 樂 (樂) è 歡喜,快活:快樂。樂境。樂融融。樂不可支。其樂無窮。樂觀(精神愉快,對事物的發展充滿信心)。樂天(安于自己的處境而沒有任何憂慮)。 使人快樂的事情:取樂。逗樂。 對某事甘心情願:樂此不
專業解析
“說樂”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古雅的用法,其含義需從“說”和“樂”兩個字的源流及組合來理解。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用例,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 基本釋義
-
喜悅、歡樂: 這是“說樂”最核心的含義。“說”通“悅”,表示高興、喜歡;“樂”即快樂。合起來指内心感到愉悅、歡喜的狀态。
-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明确将“說樂”釋為“喜歡,快樂”。 《古代漢語詞典》亦指出“說”通“悅”,有“喜悅”義。
- 古籍例證: 《詩經·陳風·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鄭玄箋:“思而不見則憂。” 孔穎達疏:“此當謂思之甚,說樂之極,忽忘其形。” 此處的“說樂”即形容因見到美人而産生的極度喜悅之情。
-
使…喜悅、取悅: 作為動詞使用,表示使他人感到高興、愉悅。
-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在釋義中包含了此動詞用法。
- 古籍例證: 《禮記·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鄭玄注:“始,猶生也。念父母生己,不欲傷其性。” 孔穎達疏:“謂父母既為兒娶婦,所以傳重,即念其始生此子,不欲傷其性,故為之娶婦,說樂其心,使有後也。” 這裡的“說樂其心”即指通過娶妻生子來使父母的心感到喜悅、安慰。
二、 字義溯源
- 說 (shuō / yuè): 本義為陳述、解釋(讀 shuō)。在“說樂”一詞中,取其通假義,讀 yuè,通“悅”,表示喜悅、高興。《說文解字》:“說,釋也。從言兌聲。一曰談說。” 段玉裁注:“‘悅’ 釋而後喜,故轉注為喜皃(貌)字。”這清晰地說明了“說”與“悅”的假借關系。
- 樂 (lè): 本義指音樂(讀 yuè),引申為快樂、喜悅(讀 lè)。《說文解字》:“樂,五聲八音總名。” 其“快樂”義是常用引申義。
三、 使用特點
- 古語色彩濃厚: “說樂”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主要出現在古籍、仿古文體或對古語的引用中。
- 側重内心之喜: 相較于單純的“樂”,“說樂”更強調内心深處的喜悅和滿足感,有時帶有一種含蓄或深沉的意味。
- 通假關系關鍵: 理解“說樂”的關鍵在于認識到“說”是“悅”的通假字。若按“說(shuō)樂(lè)”的字面理解(談論快樂),則與其古義相去甚遠。
四、 文化意蘊
“說樂”體現了古人表達喜悅情感的一種文雅方式。它常與家庭倫理(如孝親)、人生境遇(如得遇知己)、自然審美(如欣賞美景)等情境相關聯,蘊含着儒家文化中追求内心和諧、重視人倫情感的價值取向。如《論語·學而》開篇即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雖未直接連用“說樂”,但“說”與“樂”的并置,深刻表達了學習與交友帶來的深層精神愉悅。
“說樂”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核心含義為“喜悅、歡樂” 或“使…喜悅” 。其構成關鍵在于“說”通假為“悅”,與“樂”同義複用或連用,共同表達一種深層的、内心的歡喜狀态。該詞在現代已罕用,主要見于古籍及相關的語言研究之中。
網絡擴展解釋
“說樂”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uō lè(部分古籍中“說”通“悅”,音yuè),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
喜歡、欣賞
- 源自《詩經·周南·關雎》毛傳的注解:“後妃説樂君子之德,無不和諧。”此處指後妃因君子的德行而心生喜悅與喜愛。
-
使和悅安樂
- 《漢書·禮樂志》記載:“王者未作樂之時,因先王之樂以教化百姓,説樂其俗。”意為通過禮樂教化百姓,使其生活和諧安樂。
二、讀音與用法的演變
- “說”與“悅”通假:在古漢語中,“說”常作“悅”的通假字,表示喜悅,因此“說樂”可理解為“悅樂”,即“因……而愉悅”。
- “樂”的讀音:此處“樂”讀lè,表示快樂;若讀yuè 則指音樂,與詞義無關。
三、現代用法示例
- 古籍例句:如“相片記憶多,片片好景色……樂得張大嘴,哎呀真快活”,體現直白的快樂表達。
- 現代延伸:可指“樂于表達真實感受”,如“實話實說,樂于掏出心裡話”。
“說樂”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因德行、禮樂而産生的喜愛或教化作用,現代語境下更偏向直抒胸臆的愉悅表達。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詩經》《漢書》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捱三頂四便中長賢車司馬銐刀傳書倒挂道録登鹳雀樓放想犯想分音浮梗工關刮打扁兒晷儀鬼皂莢和蕃和合四象何足介意化合還魂紙嘩世取名誨道慧心巧思金仆樛葛赳赳久稀困窮琅書連編累牍蓼蓼缭繞瀝腸立即臨難不懼流敝命薄民閻娘老子疋鳥前歌丘比特仁憫瑞藹塞途桑榆之禮神飛首從送任素将談理通彙退暮讬寵馱道稌黍象軒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