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中呈膠體狀态的物質。可分為有機膠體、無機膠體和有機無機複合膠體三類。有機膠體主要是腐殖質,無機膠體是岩石風化的産物。土壤膠體對土壤結構的形成和肥力變化起重要作用。
土壤膠體是土壤中具有膠體性質的微小顆粒,其直徑通常在1-1000納米之間。以下是詳細解釋:
土壤膠體是土壤固相中最細微、最活躍的部分,主要由黏土礦物、腐殖質等組成,常以有機-無機複合體形式存在(核心為黏土礦物,外層包裹有機膠膜)。
部分研究将膠體範圍擴展至直徑小于2微米(2000納米)的顆粒,但主流定義仍以1-1000納米為主。
總結來看,土壤膠體是土壤功能的核心載體,其特性直接決定土壤肥力與生态功能。
土壤膠體是指土壤中粒徑小于0.002毫米的顆粒,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和交換能力,對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土字的部首是土,共3畫;膠字的部首是月,共4畫。
《土壤膠體》這個詞來源于土壤學科領域,用于描述土壤顆粒的一種性質。
《土壤膠體》是土壤膠體在繁體字中的寫法。
古代漢字中,“土”字寫作土或士,而“膠”字寫作膠。
農民在栽培作物時,要了解土壤膠體的性質,以便進行合理施肥。
與土壤膠體相關的組詞有:土壤顆粒、膠體吸附、交換能力等。
土壤膠體的近義詞有粘土顆粒。
土壤膠體的反義詞是非膠體顆粒,指的是大于0.002毫米的土壤顆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