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内史的意思、内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内史的解釋

(1).官名。 西周 始置,協助天子管理爵、祿、廢、置等政務。 春秋 時沿置。見《周禮·春官·内史》。《左傳·襄公十年》:“使 周 内史選其族嗣,納諸 霍 人,禮也。” 杜預 注:“内史,掌爵祿廢置者。”《孔子家語·執辔》:“古者天子以内史為左右手。”

(2).官名。 秦 官,掌治理京師。 漢景帝 分置左右内史。 漢武帝 太初 元年改右内史為京兆尹,左内史為左馮翊。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史記·蒙恬列傳》:“ 始皇 二十六年, 蒙恬 因家世得為 秦 将,攻 齊 ,大破之,拜為内史。”《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景帝 即位,以 錯 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

(3).官名。 西漢 初,諸侯王國置内史,掌民政。曆代沿置, 隋 始廢。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卷六:“ 漢 制,諸侯王國以相治民事,若郡之有太守也。 晉 則以内史行太守事,國除為郡,則復稱太守,然二名往往混淆,史家亦互稱之。”

(4).官名。 隋文帝 改中書省為内史省,置内史監、令各一員。 隋炀帝 改為内書省。 唐高祖 武德 初複為内史省,三年改為中書省。後亦用以稱中書省的官員。 唐 皇甫冉 《韋中丞西廳海榴》詩:“海花争讓候榴花,犯雪先開内史家。”參閱《通志·職官三》、《舊唐書·職官志二》。

(5).古政區名。 秦 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為名,不稱郡。治所在 鹹陽 (今 鹹陽市 東北)。轄境相當今 陝西 關中平原 。 漢景帝 時分左、右 内史 。 武帝 時又分左、右 内史 為 京兆尹 、 左馮翊 和 右扶風 三個相當郡的政區,合稱“三輔”。《漢書·地理志下》:“本 秦 京師為 内史 ,分天下作三十六郡。” 顔師古 注:“京師,天子所都畿内也。 秦 并天下,改立郡縣,而京畿所統,特號 内史 ,言其在内,以别於諸郡守也。”

(6).複姓。 周 内史 叔興 的後代,以官為氏。見《通志·氏族略四》引 漢 應劭 《風俗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内史”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其職能和地位隨朝代演變而變化,具體解釋如下:

1.西周至春秋時期

2.秦漢時期

3.諸侯國内史

4.隋唐時期

5.後世演變

内史職能從西周策命諸侯,到秦漢治理京師,再到隋唐中樞要職,貫穿多個朝代,是古代行政體系的重要部分。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周禮》《漢書》等文獻或權威曆史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内史的意思

《内史》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于指代古代中國的一種官職。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漢字的結構,可以将《内史》拆分為“冂”、“人”、“|”和“一”四個部分。其中,“冂”是上半部分的“幾”字形,“人”是左邊的部分,“|”表示“刀”的一種形态,“一”表示下半部分。

《内史》的來源

《内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官制。在古代,中國的行政區劃分為州、府、縣等不同級别。而在這之上,還有一級叫作“内史”的官職,是直接掌管地方行政管理工作的官員。

繁體

在繁體字中,内史被寫作「內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内史》這個詞的字形可能會有些變化,但基本的結構和意義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以勤勉和聰明才智,順利地晉升為内史。 2. 這位内史負責處理各種行政事務。

組詞

内史官、内史院、内史府、内史省

近義詞

布政使、都官、都督、刺史

反義詞

外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