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讬褾的意思、讬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讬褾的解釋

書畫裝潢的襯托裱褙。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禦府書畫式》:“ 六朝 名畫掛軸:用皂鸞綾上下褾。碧鸞綾引首,碧鸞綾託褾全軸。檀香軸桿,上等玉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讬褾”一詞的解釋如下:

  1. 詞義分析

    • “讬”通“托”,有依托、襯托之意(如“托裱”在裝裱術語中表示用紙張加固書畫背面)。
    • “褾”指書畫裝裱的邊飾或衣物鑲邊,引申為裝飾性處理。
  2. 可能的含義
    結合兩字,該詞或指書畫裝裱工藝中通過材料襯托加固作品的過程,也可能比喻對事物的表面修飾。但因該詞未被現代常用詞典收錄,可能屬于生僻詞或古語用法。

  3. 使用建議

    • 若語境涉及傳統書畫修複,建議确認是否為“托裱”(裝裱術語)。
    • 若為文學創作中的比喻,可能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解讀。

由于該詞未見于常規文獻,建議使用者提供更多語境或檢查是否因字形相近導緻書寫誤差(如“裱褾”“托裱”等更常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讬褾

《讬褾》(zhāi yì)這個詞是指承諾、保證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衣,共有15個筆畫。在《康熙字典》中,這個詞被列為“人名楷體”。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中。在《詩經·衡風·白華》一篇中,有“言**言褾**,言行不信”之句,其中的“褾”即代表着言語的保證和承諾。

在繁體字中,讬褾被寫作“託襠”。襠字由裳和衣組成,與讬字形狀相似,但少了一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讬字在古代的寫法中沒有衣部,而是用與“說”字相同的構造,即言和兄組成,表示講話的意思。褾字的古代寫法是“衣”與“畱”的合體,畱是穿衣服時的套袖,代表衣物。

這個詞可以用在例如:“他向我**讬褾**,說他一定會完成這個任務。”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讬言(承諾)、無褾(不可磨滅的)、讬信(托付信件)。

近義詞包括:承諾、保證。

反義詞有:奪回、背信棄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