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愛敬的意思、愛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愛敬的解釋

(1).親愛恭敬。《孝經·天下》:“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 唐 元稹 《唐故京兆府周至縣尉元君墓志銘》:“奉兄恭恭然,若童子之愛敬。”

(2).指親愛恭敬之心。 清 劉大櫆 《問政書院記》:“養老以深其愛敬,鄉射以正其容止。”

(3).喜愛敬重。《後漢書·耿純傳》:“ 純 到國,弔死問病,民愛敬之。”《三國演義》第五五回:“ 玄德 又将金帛散給侍婢,以買其心,先教 孫乾 回 荊州 報喜。自此連日飲酒,國太十分愛敬。” 郭沫若 《念奴嬌·懷念周總理》詞:“統一九州,抗衡兩霸, 中 外人愛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愛敬"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由"愛"與"敬"兩個核心語義構成。《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親愛恭敬的态度"和"深切敬慕的情感",在古漢語中既可作動詞表達行為,也可作名詞指代這種雙向情感關系。

從構詞學角度分析,"愛"字本義為仁惠之心,《說文解字》釋為"行惠也",強調情感的自然流露;"敬"字甲骨文象人跪拜之形,《說文解字》訓為"肅也",指向發自内心的莊重态度。二者結合形成互補的倫理概念,如《孝經》所言"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體現了儒家思想中情感與禮節的統一。

該詞的語義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先秦時期多指君臣、父子間的倫理規範,《禮記·哀公問》載"弗愛不親,弗敬不正";漢唐時期引申出仰慕賢德之意,《後漢書》記載"天下愛敬(李膺)";宋明理學則強化其道德自律内涵,朱熹《朱子語類》強調"愛敬是孝弟根本"。現代漢語中仍保留其典雅色彩,多用于書面語表達對師長、先賢的尊崇。

在語義特征層面,"愛敬"區别于單純的愛慕或敬畏,具有三個顯著特性:雙向互動性(《古代漢語詞典》注"互相親愛尊敬")、倫理規範性(《經學辭典》指其符合"禮之體")、情感節制性(《中國倫理思想史》論其"發乎情,止乎禮")。這種獨特的語義結構,使其成為中華文化表達人際倫理的重要載體。

網絡擴展解釋

“愛敬”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其解釋可綜合古籍和現代用法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親愛恭敬
    指對他人(尤其是長輩或尊敬的對象)既懷有親近之情,又保持禮節性的尊重。例如《孝經》中提到“愛敬盡於事親”,強調子女侍奉父母時應兼具親愛與恭敬。

  2. 喜愛敬重
    表示因欽佩或認可而産生的尊重與好感。如《後漢書》記載耿純“民愛敬之”,即百姓因他的德行而敬愛他。


二、古籍與典故中的用法


三、現代延伸

作為成語,“愛敬”形容待人友善、善解人意的态度,如“愛敬他人”即指既關愛又尊重對方的言行。


四、總結

“愛敬”融合了情感(愛)與禮節(敬),既可用于描述傳統倫理關系(如孝道),也適用于現代人際交往中的相互尊重。其核心在于情感真摯與行為得體的結合。

别人正在浏覽...

駁駱草田長嫡差生厝頓黨議倒曳德興市滌瑕蹈隙端饬方頭不律鋒線墳索富強服勤高嶺土鬼門關國冠護腳互郎剿捕井井有序金張箕巫絶地天通劇作克搭肯綮快暢枯井擴大類分獵射昧薆綿絡眇觌滅此朝食冥思鉛垂綫羬羊切理會心慶幫輕銀取攝弱藻三十六體上倉尚可鬺烹十全老人水災説得來倏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陶鑄讬志尾巴烏程五花诰淆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