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室内。《漢書·郊祀志下》:“夏,有芝生 甘泉殿 房内中。” 晉 王嘉 《拾遺記·吳》:“内外視之,飄飄如煙氣輕動,而房内自涼。”
(2).道家的房中術。 三國 魏 曹植 《辨道論》:“ 左慈 善修房内之術,差可終命。”參見“ 房中術 ”。
(3).樂曲名。《資治通鑒·隋文帝開皇九年》:“帝令廷奏之,歎曰:‘此華夏正聲也。’乃調五音為五夏、二舞、登歌、房内十四調,賓祭用之。” 胡三省 注:“帝龍潛時,倚琵琶作歌二首,名曰《地厚天高》,託言夫妻之義,因即取之為《房内》曲。”
(4).妻子。《四遊記·華光在蕭家莊投胎》:“房内有孕懷胎,二十個月,今日分娩。”
“房内”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室内
指房屋内部空間,常見于古籍描述。例如《漢書·郊祀志下》記載“夏,有芝生甘泉殿房内中”,晉代王嘉《拾遺記》也提到“房内自涼”。
道家房中術
指古代道家養生術中的性修煉方法。三國時期曹植在《辨道論》中提及左慈“善修房内之術”,即此類秘術的統稱。
樂曲名
隋唐時期的一種宮廷樂曲,源自隋文帝所作琵琶曲《地厚天高》,後改編為祭祀、宴會用樂,稱《房内》十四調。
妻子(較少用)
古時對配偶的婉稱,如例句“薔薇私逃……玉人沖進房内”中的“房内”可引申代指妻子。
補充說明:現代漢語中,“房内”多指字面意義的室内空間,其他含義僅見于特定曆史文獻或文學語境。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資治通鑒》等原始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