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挖。《南史·顧恺之傳》:“ 賜 ( 唐賜 )妻 張 從 賜 臨終言,死後親刳腹,五藏悉糜碎。郡縣以 張 忍行刳剖, 賜 子 副 又不禁止。論妻傷夫,五歲刑,子不孝父母,子棄市。”
“刳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刳剖(拼音:kū pōu)指剖開并挖空的動作,多用于描述對物體或人體的徹底剖解。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與刑罰、醫學解剖等場景相關。
《南史·顧恺之傳》記載:“賜妻張從賜臨終言,死後親刳腹,五藏悉糜碎。”描述唐賜之妻遵遺囑剖開其腹部,後因“刳剖”行為觸犯法律受罰。此例體現了該詞在古代涉及身體解剖的語境用法。
“刳剖”屬書面古語,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成語中。其含義常與暴力、刑罰相關,需根據語境謹慎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組詞,可參考《南史》或古代漢語詞典。
刳剖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刀”和“攴”。刳剖的部首筆畫分别是:“刀”部首有兩筆,而“攴”部首有五筆。
刳剖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斬木取火方式,為了取得火種,人們需要使用刀将木頭剖開。因此,刳剖這個詞的意思是用刀進行剖開、解剖。
在繁體字中,刳剖的寫法并無太大的變化。它仍然保持着刀和攴兩個部首的結構,隻是書寫時稍有差異。
在古時候,刳剖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根據不同的古代文獻記載,刳剖的寫法可能會加上一些附加的筆畫或者變化部首的形狀。這是因為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書寫形式和規範都發生了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刳剖的例句:
1. 醫生要刳剖屍體來了解病因。
2. 隨着科技的發展,解剖學家能夠更深入地刳剖人體器官。
3. 科學家進行了一次精細的刳剖研究,以揭示動物的内部結構。
刳剖的一些相關組詞包括:解剖、剖析、剖腹、解剖學。
刳剖的近義詞有:解剖、剖析。
刳剖的反義詞可以是:合攏、粘連、連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