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ter way;water route] 水上航線
從煙台去大連,水路比陸路便利
(1).水上航行的路線。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汳水》:“《續述徵記》曰:‘ 劉公 遣 周超之 ,自 彭城 緣 汳 故溝,斬樹穿道七百餘裡,以開水路。’”《書·禹貢》“達于 河 ” 唐 孔穎達 疏:“《傳》雲:‘沿 江 入海,自海入 淮 ,自 淮 入 泗 。’是言水路相通,得乘舟經達也。”《水浒傳》第十六回:“此去 東京 ,又無水路,都是旱路。”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第二次大失敗》:“當時沒有從旱路出兵,而是采取的水路,看來是有直搗 幽 燕 ( 安祿山 的根據地)的想法。”
(2).古代皇室貴族出行時,令人前導且灑水于路,謂之“水路”。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設凡貴遊出,令一二十人持鍍金水罐子前導,旋灑路過車,都人名曰‘水路’。”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公主出降》:“公主出降亦設儀仗行幕,步障水路。凡親王公主出則有之。皆係街道司兵級數十人,各執掃具、鍍金銀水桶,前導灑之,名曰‘水路’。”
“水路”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主要含義和用法:
提示:以上釋義綜合了權威辭典、曆史文獻及文學用例。如需進一步考證古代用法或現代交通術語,可參考《水經注》《資治通鑒》等典籍或專業航運資料(, )。
水路是指水流通航行的通道,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氵”和“路”,部首“氵”表示水,而“路”表示路徑或通道。
根據部首和筆畫,我們可以得到“水路”這個詞的拼音“shuǐ lù”。其中,“水”部的筆畫數為三,而“路”部的筆畫數為十二。
“水路”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的演變和發展。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這個詞的寫法為“水+兩點+彳”。在這個寫法中,“兩點”代表水的形狀,而“彳”則表示路徑的含義。
在繁體字中,“水路”這個詞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水路”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水路”相關的詞語:
以下是一些與“水路”相反或對立的詞語:
通過了解“水路”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