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撅巴的意思、撅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撅巴的解釋

(1) [break]∶折斷

不知誰把新栽的樹苗撅巴了

(2) [revive by massage or limbering up]∶人昏厥時,按摩、活動肢體使蘇醒

他已死了,再撅巴也沒用

詳細解釋

硬。《兒女英雄傳》第七回:“我今兒怎麼碰見你們姐兒們都是這麼撅巴棍子似的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撅巴"是一個具有方言色彩的口語詞彙,主要用于中國北方地區(如北京、河北、東北等地),其核心含義是指将物體(尤其是具有一定韌性的物體)用力折彎、折斷或弄斷的動作或狀态。它強調動作的用力、幹脆和直接,常帶有一種粗放、不講究技巧的意味。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核心動作:折斷或弄彎

    • 這是“撅巴”最基本、最常用的意思。它描述的是用手或其他方式,對物體施加力量,使其彎曲超過彈性限度直至斷裂,或者強行使其保持彎曲狀态。
    • 例句參考: “那根樹枝太礙事了,你過去把它撅巴了扔一邊去。” (《北京話詞語》傅民, 高艾軍,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6年)這裡指折斷樹枝。
    • 例句參考: “鐵絲太硬,他使勁撅巴了半天才弄彎。” (《現代北京口語詞典》陳剛, 宋孝才, 張秀珍, 語文出版社, 1997年)這裡指将鐵絲弄彎。
  2. 引申義:粗暴地處理或對付

    • 由具體的物理動作引申,可以用于形容簡單、粗暴、直接地處理人或事情,不講究方法或策略,帶有貶義色彩。
    • 例句參考: “這事兒沒那麼複雜,甭想那麼多,直接撅巴了就完事兒。” (《北京方言詞典》賈采珠, 語文出版社, 2010年)這裡指簡單粗暴地處理事情。
    • 例句參考: “他說話太沖,讓人給撅巴回來了。” (《東北方言概念詞典》尹世超, 黑龍江大學出版社, 2010年)這裡指被對方用強硬、直接的方式頂撞或拒絕了。
  3. 字義分析:

    • 撅 (juē/jué): 本義包含“翹起”(如撅嘴)和“折斷”(如撅斷)兩個主要意思。在“撅巴”一詞中,取的是“折斷”這個義項。
    • 巴 (bā): 在方言中常作為詞綴,附着在動詞後,起到加強動作感、口語化或表示隨意、反複的作用(類似“掐巴”、“捏巴”)。在“撅巴”裡,“巴”增強了“撅”這個動作的力度感和口語化色彩。

“撅巴”是一個生動形象的北方方言動詞,核心意思是用力折斷或弄彎物體。它強調動作的直接、用力、幹脆利落,有時甚至帶有粗魯、不細緻的意味。其引申義可以表示簡單粗暴地處理事情或人。理解這個詞的關鍵在于抓住“用力折斷”這個核心動作以及其蘊含的“直接、不講究方式方法”的意味。

網絡擴展解釋

"撅巴"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基本釋義

  1. 形容僵硬狀态
    指物體或肢體硬挺不靈活,如《兒女英雄傳》第七回中“撅巴棍子似的”比喻人僵直不自然。此義項在《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中被列為主要解釋。

  2. 動作性含義

    • 折斷:如“把竹竿撅巴了”(口語中常見);
    • 急救蘇醒:指通過按摩或活動肢體使昏厥者恢複知覺(該用法較為特殊且使用較少)。

二、構詞分析
“撅”本義為翹起或折斷(如“撅嘴”“撅樹枝”),而“巴”在此處為詞綴,無實義。組合後形成方言色彩濃厚的動詞或形容詞。

三、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北方方言及文學作品中,現代标準漢語較少使用。若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确認其含義,如《兒女英雄傳》中為形容詞用法,當代口語可能偏向動作性含義。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漢語詞典》《兒女英雄傳》等權威文獻及方言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抱火厝薪避迹藏時禀奉跛癱慘恻蟬翼法吃诟舂容黜落法醇确點寶第二職業端本正源遁甲匪妓廢物恒言話題誨正揀佛燒香酵子節帥今雨急言朘衄考訊爛目連紙禮陳淩翥林蘭立掙蠡種亂臣爐膛門徒邈散名位拿鴨子鈕鐐辟難迫真琴瑟求哀鵲盞卻走三單山羊失理食籮逝運題葉土谷祠柁樓威懾娓娓而談無冬曆夏毋類遐視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