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忠誠。 唐 權德輿 《奉和張仆射朝天行》:“日日披誠奉昌運,王人織路傳清問。” 唐 元稹 《和樂天初授戶曹喜而言志》:“披誠再三請,天子憐儉貧。” 宋 嶽珂 《桯史·楚齊僭冊》:“貢禮時修,勿疑於述職;問音歲至,無緩於披誠。”
“披誠”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基本含義
“披誠”意為表露真誠、顯示忠誠。其中“披”指打開、展現(如“披肝膽”表真誠相見),“誠”指真心實意,組合後強調以坦誠态度示人。
語境延伸
多用于古代詩文,常見于臣子向君主表達忠心的場景。例如:
“披”在古漢語中除“覆蓋”外,還有剖開、顯露的引申義(如“披荊斬棘”中的開拓義),與“誠”結合後強化了主動展現心迹的意象。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或詞源演變,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披誠》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披和誠兩個字。
披:左邊是扌(手)部,右邊是皮(皮膚)部,共有8畫。
誠:左邊是讠(言語)部,右邊是成(成功)部,共有6畫。
披:表示将衣物扔在身上或将東西遮蓋在身上。引申為展示、敞開。
誠:表示真誠、真實。引申為誠實、真心。
披:披
誠:誠
披:田+皮+毛
誠:言+成
他披發張揚地走在街上。
他以誠待人,獲得了許多朋友。
披風、披頭散發、披星戴月、誠實、誠懇、誠摯
披露、披發、披閱、真心、真誠、真實
掩蓋、僞裝、虛僞、假裝、不誠實、不真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