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代隱士 求仲 與 羊仲 的并稱。《文選·謝靈運<田南樹園激流植援>詩》:“唯開 蔣生 逕,永懷 求羊 踨。” 李善 注引《三輔決錄》:“ 蔣詡 ,字 元卿 ,隱於 杜陵 。舍中三逕,惟 羊仲 、 求仲 從之遊。” 唐 皎然 《因遊支硎寺寄邢端公》詩:“論文徵 賈 馬 ,述隱許 求 羊 。”
“求羊”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求羊”指漢代隱士求仲與羊仲的合稱,常見于文學典故。據《三輔決錄》記載,蔣诩歸隱後,隻與這兩位隱士交往,三人常行于竹林小徑,後以“求羊”代指隱逸高潔之士。
文學引用示例:
部分資料(如)提到“求羊”為成語,意為“用錯誤方法解決問題,結果適得其反”,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與“緣木求魚”等成語混淆,建議結合上下文謹慎使用。
建議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第二種需核實具體出處。
求羊是一個成語,意為追求一種無法得到或者無法實現的東西。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追求不切實際或者困難的東西。
求羊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表示羊,右邊的部首是「ㄍ」,表示求。根據現代漢字規範字典,「⺶」的筆畫數是3,「ㄍ」的筆畫數是2。
求羊最早出自《淮南子·人間訓》。這個典故描述了一個人追求羊山(神話中一座空中之山)的故事。由于羊山不存在于現實世界,因此這被視為一種徒勞無功的追求。
求羊的繁體字為「求羊」,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羊」的形狀和現代不同。它的形狀更加接近一個具體的羊頭、羊腳,隻保留了一部分羊的形态,而不是現代的抽象符號。
1. 他一直追求愛情,但是最後發現自己隻是在求羊。
2. 這個項目的成功對我來說是求羊。
求雨、求財、求知、求名、求生、求學、求助
徒勞無功、徒勞無益、幻想
追求成功、實現目标、如願以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