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夷的意思、南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夷的解釋

[Yi nationality in the south of ancient China] 指 屈原流放所經之地,當時這些地方的人多未開化,所以稱為南夷

哀南夷之莫我知兮。——《楚辭·屈原·涉江》

詳細解釋

舊指南方的少數民族。又指南方邊遠地區。《詩·魯頌·閟宮》:“ 淮 夷蠻貊,及彼南夷,莫不率從,莫敢不諾。” 漢 司馬相如 《喻巴蜀檄》:“南夷之君,西僰之長。” 唐 韓愈 《進學解》:“暫為禦史,遂竄南夷。” 明 方孝孺 《題賜王訓導詩後》:“﹝ 王公 ﹞奉詔修 元 史,文辭為文官最;及使南夷,一死為羣臣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南夷”是古代中國對南方邊遠地區及未開化族群的統稱,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南夷指中國南方未開化的少數民族或邊遠地區。該詞帶有中原文明對南方文化差異的視角,常見于古籍中,如《楚辭·涉江》提到“哀南夷之莫我知兮”,即屈原被流放至南夷時的感慨。

  2. 曆史與文獻出處

    • 《詩經·魯頌》記載“淮夷蠻貊,及彼南夷”,表明周朝已用此詞代指南方族群。
    • 漢代司馬相如《喻巴蜀檄》稱“南夷之君,西僰之長”,唐代韓愈《進學解》亦寫“遂竄南夷”,均指官員被貶至南方偏遠之地。
  3. 地理範圍
    南夷涵蓋今廣東、廣西、雲南等地,這些區域在古代因地理阻隔、文化差異,長期被視為“蠻夷”之地。

  4. 文化象征意義
    該詞不僅是地理概念,更象征中原與邊陲的文明對立。如明代方孝孺提及南夷時,隱含對未開化地區的描述。

  5. 現代理解
    現代語境中,“南夷”多用于曆史研究,反映古代民族關系與地域觀念,需注意其曆史局限性,避免文化偏見。

南夷是古代中原視角下的南方邊遠族群與地域的統稱,兼具地理、文化雙重含義,需結合文獻與曆史背景綜合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南夷

南夷,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南”和“夷”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南”字的部首是“十”,筆畫數為3;“夷”字的部首是“大”,筆畫數為5。

來源

南夷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南方夷人傳》中,用以指代中國古代南方的少數民族。這個詞語從曆史上來看具有較大的區域性和地理意義。

繁體

繁體中文中,南夷的寫法為「南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南夷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上相似。具體古代漢字寫法可通過考古發現、文字記載和古籍等方式進行研究。

例句

1. 古代中國經常與南夷進行交流和互動。

2. 南夷的文化在中國曆史上具有重要影響。

3. 許多學者緻力于研究南夷的曆史和文化。

組詞

1. 南夷族:指古代中國南方的少數民族。

2. 南夷地區:指古代中國南方的地域範圍。

3. 南夷文化:指南夷地區獨特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近義詞

南蠻、南疆、南州、南境

反義詞

北夷、北方、北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