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i nationality in the south of ancient China] 指 屈原流放所经之地,当时这些地方的人多未开化,所以称为南夷
哀南夷之莫我知兮。——《楚辞·屈原·涉江》
旧指南方的少数民族。又指南方边远地区。《诗·鲁颂·閟宫》:“ 淮 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南夷之君,西僰之长。” 唐 韩愈 《进学解》:“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明 方孝孺 《题赐王训导诗后》:“﹝ 王公 ﹞奉詔修 元 史,文辞为文官最;及使南夷,一死为羣臣最。”
“南夷”是古代中国对南方边远地区及未开化族群的统称,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南夷指中国南方未开化的少数民族或边远地区。该词带有中原文明对南方文化差异的视角,常见于古籍中,如《楚辞·涉江》提到“哀南夷之莫我知兮”,即屈原被流放至南夷时的感慨。
历史与文献出处
地理范围
南夷涵盖今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这些区域在古代因地理阻隔、文化差异,长期被视为“蛮夷”之地。
文化象征意义
该词不仅是地理概念,更象征中原与边陲的文明对立。如明代方孝孺提及南夷时,隐含对未开化地区的描述。
现代理解
现代语境中,“南夷”多用于历史研究,反映古代民族关系与地域观念,需注意其历史局限性,避免文化偏见。
南夷是古代中原视角下的南方边远族群与地域的统称,兼具地理、文化双重含义,需结合文献与历史背景综合理解。
南夷,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南”和“夷”两个字组成。
“南”字的部首是“十”,笔画数为3;“夷”字的部首是“大”,笔画数为5。
南夷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南方夷人传》中,用以指代中国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这个词语从历史上来看具有较大的区域性和地理意义。
繁体中文中,南夷的写法为「南夷」。
古时候南夷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整体上相似。具体古代汉字写法可通过考古发现、文字记载和古籍等方式进行研究。
1. 古代中国经常与南夷进行交流和互动。
2. 南夷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3. 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南夷的历史和文化。
1. 南夷族:指古代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
2. 南夷地区:指古代中国南方的地域范围。
3. 南夷文化:指南夷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南蛮、南疆、南州、南境
北夷、北方、北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