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傷痍 ”。
“傷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輕進易退,傷夷折衄,數喪師徒。”
(形容輕率進攻導緻傷亡慘重,見的《三國演義》引文)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古籍用例,可參考《三國演義》等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
《傷夷》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字面意思是“傷害夷族”。夷族是指中國古代以南方民族為代表的部落社會的居民。這個詞可以作為名詞使用,指的是對夷族人民的傷害和侵略。
《傷夷》的拆分部首是“人”和“大”。其中,“人”是主體部分,“大”是左側的部分。
《傷夷》的總體筆畫數為13,其中“傷”字的筆畫數為7,“夷”字的筆畫數為6。
《傷夷》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大傳·周書·太丘傳》中。在古代文字中,有時候“夷”和“咫”相互替換,也就是繁體字“瘥”。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傷夷》的“夷”字在古代書寫中,上面有一個戈字旁,表示對敵人的傷害。而這個字在繁體中變成了“瘥”字。
1. 古代部落征伐常傷夷。
2. 他以武力侵略夷族,傷害了無辜的人民。
3. 當時的戰争造成了大量的傷夷行為。
傷亡、傷痛、傷害、夷複、夷平、夷易等。
近義詞:傷害、攻伐、伐夷。
反義詞:護夷、庇護、保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