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重陽的意思、重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重陽的解釋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我國傳統節日,農曆九月初九日。舊時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現又定為老人節。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毛6*6*《采桑子·重陽》

詳細解釋

(1).指天。《楚辭·遠遊》:“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 洪興祖 補注:“積陽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陽。” 漢 張衡 《西京賦》:“消雰埃於中宸,集重陽之清瀓。”《後漢書·馬融傳》:“超荒忽,出重陽。” 李賢 注:“重陽,天也。”

(2).古代中醫謂周身發熱,脈象旺盛。《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周身熱,脈盛者,為重陽。”

(3).節日名。古以九為陽數之極。九月九日故稱“重九”或“重陽”。 魏 晉 後,習俗于此日登高遊宴。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樂遊苑應令詩》:“獻壽重陽節,迴鑾上苑中。” 唐 杜甫 《九日》詩之一:“重陽獨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宋 張孝祥 《柳梢青·餞别蔣德施粟子求諸公》詞:“重陽時節。滿城風雨,更催行色。” 清 陳維崧 《醉花陰·重陽和漱玉韻》詞:“今夜是重陽,不捲珍珠,陣陣西風透。” 楊朔 《鐵騎兵》:“一過 雁門關 ,氣候顯然不同了,重陽前後,天就飄起大雪來。”參見“ 重九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重陽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重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主要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解釋:

一、名稱由來與日期

“重陽”指農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為陽數(單數為陽),兩個“九”相重,故稱“重陽”或“重九”。此名稱最早可追溯至《楚辭·遠遊》中的“集重陽入帝宮兮”,原指“九重天”,後逐漸演變為節日的代稱。

二、傳統習俗

  1. 登高祈福:源于漢代,古人認為登高可避災驅邪。
  2. 飲食文化:包括飲菊花酒、吃重陽糕(象征“步步高升”)。
  3. 插茱萸:茱萸被認為有驅蟲避瘟的功效,唐代王維詩句“遍插茱萸少一人”即與此相關。

三、文化内涵

四、中醫概念(補充)

在中醫理論中,“重陽”指兩種屬陽的性質重合于同一事物,如陽氣過盛引發的病理狀态,屬專業術語。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各地習俗差異,可參考、7、8、13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重陽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源自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它的拆分部首是“重”和“陽”,其中“重”的部首是“裡”,“陽”的部首是“阜”。它的總筆畫數為13,其中“重”的筆畫數為4,“陽”的筆畫數為9。 《重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根據《易經》的說法,陽氣在每年的9月九日達到最強,因此這一天被視為秋季陽氣最盛的時刻。古人為了迎接秋天的陽氣,這一天往往會舉行登高、插茱萸、佩插重陽花、佩戴茱萸等活動,以祈求吉祥、祈福長壽。 在繁體字中,“重陽”一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重”字的繁體寫法是“重”,“陽”字的繁體寫法是“陽”。 以下是一些關于“重陽”的例句: 1. 我們家庭每年都會舉辦重陽節的慶祝活動。 2. 在重陽節這一天,我常常會去爬山感受自然的美景。 3. 他佩插着鮮豔的重陽花,充滿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與“重陽”相關的組詞包括重陽酒、重陽糕、重陽包等。近義詞可以是重陽節、重陽登高等詞彙。而與“重陽”相反的詞彙可能是陰霾、昏暗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