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華夢的意思、南華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華夢的解釋

指 莊周 的蝴蝶夢。 莊周 ,後世别稱 南華真人 。典出《莊子·齊物論》。 唐 吳融 《杏花三韻》:“願作 南華 夢,翩翩遶此條。”詳“ 夢蝶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南華夢是漢語中一個富有哲學意蘊與文學色彩的典故性詞語,其核心含義源于道家經典《莊子》(又稱《南華真經》)中“莊周夢蝶”的寓言,借以表達人生虛幻、物我兩忘的哲思,以及後世文人對超脫塵世、逍遙境界的向往。以下從語義溯源、哲學内涵及文學延伸三方面詳釋:


一、語義溯源:典出《莊子·齊物論》

“南華夢”直接關聯道家代表人物莊子(被尊為“南華真人”)及其著作《南華真經》。其核心典故為: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莊子·齊物論》)

此段描述莊子夢中化為蝴蝶,醒後疑惑究竟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該寓言揭示了現實與夢境界限的模糊性,以及萬物齊同、物我交融的哲學觀。後世遂以“南華夢”代指這一思想,并延伸為對人生虛幻性的隱喻。


二、哲學内涵:虛實相生與齊物思想

  1. 人生如幻的宇宙觀

    “南華夢”象征個體對存在真實性的質疑,暗含道家“萬物皆化”“方生方死”的辯證思想。唐代成玄英《莊子疏》釋曰:“夫覺夢之分,莊蝶之辯……明覺夢即空,何妨齊貫?” 強調覺醒與夢境本質皆空,破除對現實執念。

  2. 物我兩忘的精神境界

    莊子借夢蝶打破主體(莊周)與客體(蝴蝶)的二元對立,主張“物化”之境。宋代林希逸《莊子口義》評:“此齊物之至論……物我混融,真幻無别。” 此即“南華夢”追求的超越形骸、與道合一的逍遙狀态。


三、文學延伸:文人筆下的意象符號

唐宋以降,“南華夢”成為詩詞中高頻意象,承載多重意蘊:


四、權威辭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對“南華夢”的釋義為:

“指莊周夢蝶故事。喻指超然物外、物我兩忘的境界,亦泛指夢境或虛幻之事。”

(《漢語大詞典》第1卷,第1015頁)


結語

“南華夢”凝練了莊子哲學的精髓,既是道家齊物觀的具象表達,亦成為中華文化中象征精神自由與生命哲思的經典符號。其影響跨越哲學、文學與藝術,持續啟發後世對存在本質的思考。


參考文獻來源

  1. 成玄英《莊子疏》(《道藏》本)
  2. 林希逸《莊子口義》(中華書局校注本)
  3. 郭慶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本)
  4.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南華夢”是一個源自道家經典的文學典故,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及用法:

1. 基本釋義 指莊周夢蝶的典故,比喻人生或事物的虛幻性。莊子被唐玄宗追封為“南華真人”,其著作《莊子》又稱《南華經》,因此該詞以“南華”代指莊子。

2. 典故出處 源自《莊子·齊物論》中莊周化蝶的寓言:莊子夢見自己變成蝴蝶,醒後分不清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揭示物我兩忘的哲學觀。

3. 深層含義 •虛實之辯:暗喻現實與夢境界限的模糊性
•人生幻象:象征對功名利祿等世俗追求的虛幻本質
•美學意象:在文學中常寄托超脫塵世、逍遙自在的理想境界,如唐代吳融《杏花三韻》中“願作南華夢,翩翩遶此條”。

4. 現代延伸 現也用于形容美好卻難以實現的願望,例如:“他的創業計劃終究成了南華夢”。

知識拓展
該典故衍生出“夢蝶”“蝶夢”等詞彙,宋代蘇轼《南華寺》中“水香知是曹溪口,眼淨同看古佛衣”亦化用此典。

别人正在浏覽...

鮑嘉鮑老邊賞辯政閉市不化騁邁初霜締盟二條泛溢奉書風恬浪靜風雲人物夫子稈草躬稼廣武歎榾榾龜祥罕聞吼怒畫土分貢胡洞錦纕卷席潏湟君子一言,快馬一鞭劇州狂誕髡剔拉法格覽總烙印辣酥酥躐遷痢疾流光流禍隴坂樓艓祿隱賣國旄倪剖治清霁欽悅秋霖鼩鼱撒潑打滾酸凄肅敬頭答馱運托旨亡命之徒文德象煞有介事銜觞西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