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ysentery; diarrhoea] 以嚴重腹瀉、粘液血便并常有腸道潰瘍及毒血症、腹痛以及裡急後重為特征的一種往往是流行性或地方性的疾病,一般由于緻病菌或原生動物所引起,主要通過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傳播
由痢疾杆菌或阿米巴原蟲所引起的腸道傳染病。 唐 權德輿 《賈相公陳乞表》:“近染痢疾,綿歷旬時。”《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瘧疾才止,又得了秋後痢疾。” 老舍 《駱駝祥子》十九:“痢疾雖然已好,他的肚子可時時的還疼一陣。”
痢疾是一種以腸道症狀為主的傳染性疾病,在中醫和西醫中均有詳細闡述,具體解釋如下:
痢疾在中醫稱為“滞下”或“腸辟”,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裡急後重(便意頻繁但排便不暢)、排膿血樣大便等症狀。西醫則定義為由志賀菌屬(痢疾杆菌)或阿米巴原蟲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可分為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兩類。
以上信息綜合自:家庭醫生線上、漢典、搜狗百科、潛江市人民政府等權威來源。
《痢疾》(lì jí)是一個中文詞彙,用來描述一種常見的腸道傳染病。這種疾病主要由細菌感染引起,症狀包括腹瀉、發熱、腹痛等。
在《痢疾》中,疒是部首。它表示與疾病相關的意思。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3。
《痢疾》是一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字形的組成是古代人根據病狀來造字的一個過程。這個詞語來源于早期的醫學記錄,并在後來成為了現代漢字系統的一部分。
在繁體字中,痢疾的字形沒有變化。
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些許不同。在古時候,痢疾的字形與現代字相似,但可能存在一些細微的變化,比如字的結構和筆畫的書寫順序。
1. 他得了痢疾,需要去醫院看看。
2. 最近有痢疾流行,大家要加強衛生意識。
痢疾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各種組詞,例如:
- 痢疾病毒(lì jí bìng dú)
- 痢疾患者(lì jí huàn zhě)
近義詞:
- 腹瀉(fù xiè)
- 腸炎(cháng yán)
這些詞語與痢疾有相似的意義,它們都描述了一種腸道疾病。
反義詞:
- 健康(jiàn kāng)
- 康複(kāng fù)
這些詞語表示與痢疾相對立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