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烙印的意思、烙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烙印的解釋

(1) [brand]∶燙在人、動物或器物上的火印。多比喻不易磨滅的痕迹

(2) [brand]∶用火燒鐵在牲畜或器物上燙成痕迹;比喻深刻地留下印象

曆史又一次将這教訓烙印在那些願意正視事實的人們的心上

詳細解釋

(1).燙在人、動物或器物上的火印。用作标志。 清 陳維崧 《簇水·見古寺放生馬而歎之》詞:“俛首沉吟烙印,驀聽僧鐘打,餘生也託象王臺下。”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這就跟奴隸們頭上的烙印一樣,雖然奴隸籍解除了,而烙印始終除不掉。”

(2).比喻留下不易磨滅的痕迹。 魯迅 《墳·寫在<墳>後面》:“這體溫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寫文字時,還常使我怕毒害了這類的青年,遲疑不敢下筆。”

(3).喻指不易磨滅的痕迹。 峻青 《秋色賦·故鄉雜憶》:“這種用鮮血打下來的烙印,是永遠也不會消失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烙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ào yìn,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本義
    指用燒熱的金屬在牲畜、器物或人體上燙出的火印,用于标記所有權或身份。例如古代農場為區分牲畜,常使用烙印作為标識。

  2. 比喻義
    引申為深刻且不易磨滅的痕迹或印象,既可用作名詞(如“時代的烙印”),也可作動詞(如“烙印在心上”)。


二、詞性用法


三、文學與曆史引用


四、反義詞與擴展


五、應用示例

  1. 抽象痕迹:
    “封建思想的烙印”。
  2. 情感記憶:
    “初戀的喜悅烙印在青春裡”。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搜狗百科、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烙印

烙印是一個形容詞,用于描述物體或人體上因火熱接觸而留下的烙印或燙傷。形象地說,烙印就像一把炙熱的鐵在皮膚上烙下的痕迹,可造成疼痛和殘留印記。

拆分部首和筆畫

烙(huǒ)印(yìn)分别是"火"和"卩",火是部首,卩是右邊的偏旁。烙印一共有10畫,其中火占4畫,卩占6畫。

來源

烙印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乾卦》中,意為“刻印在器物上”。後來,人們将這個詞引申為烙在人體上的印記,成為比喻性的表達。

繁體

烙印的繁體形式為“燙印”,燙是使用火熱接觸的意思,印同義為刻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烙字的形狀與現代有所不同。它的字形中間的部分更加複雜而且比較獨特。

例句

1. 火燒的痛感讓她心生畏懼,她的手上留下了一道烙印。

2. 這幅畫上有着一段曆史的記憶,每一個劃過的筆畫像是一道烙印,留下深深的痕迹。

組詞

烙印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為新的詞語: 1. 烙印如:火烙印、永久烙印。 2. 描寫烙印的詞如:留下烙印、深深烙印。 3. 與烙印相關的動詞如:烙印在、被烙印。

近義詞

烙印的近義詞包括:印記、痕迹、燙傷等。

反義詞

烙印的反義詞可以是:消失、洗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