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旄倪的意思、旄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旄倪的解釋

老人和幼兒。《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於 燕 衆,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趙岐 注:“旄,老耄也。倪,弱小倪倪者也。” 宋 範成大 《麻線堆》詩:“但冀米鹽給,不煩金币支。非客敢竊議,道傍詢旄倪。” 明 宋濂 《元故承務郎道州路總管府推官李府君墓銘》:“初, 大河 南決,州民扶挈旄倪走旁郡,凍餒道路,倀倀無所歸。” ********* 《雜感》詩之三:“誅求又掠旄倪去,風鶴重添婦女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旄倪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由“旄”與“倪”二字複合而成,特指老年人與幼兒,即“老幼”群體的統稱。其核心含義如下:

  1. 字義解析

    • 旄(máo):通“耄”(mào),指年約八九十歲的老人。《禮記·曲禮上》載:“八十、九十曰耄。”
    • 倪(ní):通“兒”,指幼童。《孟子·梁惠王下》趙岐注:“倪,弱小繄倪者也。”即年幼的孩子。

      二字合稱“旄倪”,即代指社會中的老人與孩童,強調年齡的兩極群體。

  2. 文獻用例與語境

    該詞多見于先秦至漢代典籍,如:

    • 《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朱熹注:“旄,老人也;倪,小兒也。”指歸還被俘的老人與兒童。
    • 明代宋濂《溫州橫山仁濟廟碑》:“命系囚至庭,詢其辭,可矜者悉原之,旄倪歡呼。”描述釋放囚犯時老人孩童歡呼的場景。
  3. 社會文化意涵

    “旄倪”在古代常作為弱勢群體的象征,體現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倫理觀。其使用多與戰争、司法等語境相關,凸顯對弱勢者的保護,如《孟子》強調“反其旄倪”即體現仁政思想。

  4. 現代使用與演變

    當代漢語中,“旄倪”已非常用詞,多見于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文本時。其含義被“老幼”“婦孺”等現代詞彙取代,但作為文化符號仍反映古代對年齡極端的群體關懷。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孟子譯注》(中華書局,楊伯峻注)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旄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詞義解釋

  1. 基本含義
    “旄倪”指老人和幼兒的組合。其中:

    • “旄”(máo):通“耄”,指八九十歲的老人。
    • “倪”(ní):本義為“弱小”,引申為幼兒或孩童。
  2. 語境延伸
    在《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勸誡君王應“反其旄倪”,即歸還被擄走的老人與孩童,體現古代對弱勢群體的關懷。


文獻引證


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文獻(如)提到“旄倪”指旗幟的邊緣部分,但此解釋與主流文獻記載差異較大,可能是對“旄”字單獨含義的引申(“旄”本指牦牛尾裝飾的旗幟)。需注意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旄倪”主要用于描述老人與孩童的群體,常見于古代戰争、社會動蕩等語境,強調對弱勢群體的保護。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孟子》原文或權威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白簡半吐半露杯賽奔呼褊率标定長笛鄰家賜燕丹辇導引悼稚吊名帝王将相都候蜚鳥諷傳歌詞弓筋觀禮觀音素鼓鞭桂堂黑玺和章葷油奸罔粳糧急性子君子不器聚傘花序空實苦惱子漏落樓上妝蠻莫缪節袍鉀勤辱穹昊權宜之策羣品娶媳婦荛子熱望色辭賞钿聖蛻實對始終不易手頸手鑪桃花運提劍為他人作嫁衣裳勿然相疾孝道蕭郎陌路下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