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禺的意思、木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禺的解釋

木刻的人像。《後漢書·袁紹劉表傳論》:“ 劉表 道不相越,而欲卧收天運,拟蹤三分,其猶木禺之於人也。” 李賢 注:“言其如刻木為人,無所知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木禺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代以木材雕刻而成的人形或神像,即“木偶”。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功能及詞源演變三方面詳述:

一、本義與釋義

“木禺”即“木偶”的古稱。《說文解字》釋“禺”為“母猴屬,頭似鬼”,引申為怪異之形;而“偶”本義為“桐人”(即木俑)。二者結合,“木禺”特指用于祭祀或陪葬的木質人形器物。例如《史記·封禅書》載:“木禺龍栾車一驷,木禺車馬一驷”,此處“木禺龍”“木禺車馬”均指祭祀用的木質偶像。

二、文化功能

  1. 祭祀神器

    先秦至漢代,“木禺”常作為神靈載體用于祭祀儀式。《禮記》有“俑從葬”的記載,鄭玄注:“俑,偶人也,有面目機發,似于生人”,說明其形制逼真,用以替代人殉。

  2. 禮制象征

    分“神禺”與“人禺”兩類:前者刻神獸(如龍)象征天人溝通,後者刻人形代表侍從。如《漢書·郊祀志》所述“木禺象馬”即屬禮器。

三、詞源演變

“禺”通“偶”,源于上古音近假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指出:“禺,今字作偶”,印證二字同源關系。隨着語言發展,“木禺”逐漸被“木偶”替代,但古籍中仍保留原詞,如《莊子》中“見木禺人焉”的記載。

字形演變:甲骨文“禺”字作“”(人戴面具形),印證其與拟人化偶像的關聯(引自《甲骨文字典》。


參考資料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漢典網收錄)
  2. 《禮記·檀弓》(國學網古籍庫)
  3. 班固《漢書·郊祀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5.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木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來源與用例

  1. 文獻記載:

    • 《後漢書·袁紹劉表傳論》中提到:“劉表道不相越,而欲卧收天運,拟蹤三分,其猶木禺之於人也。” 李賢注解為“如刻木為人,無所知也”,比喻像木偶一樣缺乏自主意識。
    • 《史記·孟嘗君傳》也有“木禺人與土禺人相與語”的記載,進一步印證其作為木偶的用法。
  2. 引申意義:
    部分資料提到“木禺”可比喻“溝通無效、無法達成共識”,但此義項僅見于個别網頁(如),權威古籍中未見相關佐證,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

發音與字形

“木禺”是古代對木偶的書面稱謂,常見于曆史文獻,強調其“無自主性”的象征意義。現代使用中,更傾向于“木偶”一詞。

别人正在浏覽...

邊沙不堪回首逋逸殘疾兒童康複中心長衢城子崖遺址池北偶談嗤黜遲久出色等號德全诋讪對抗賽笃論高言贲露富堪敵國管押鬼祠漢律弘敷鴻條咶耳黃頭小人胡謅亂扯建櫜僵化簡視賈資解惰節目金精玉液掎挈伺詐極情盡緻卷回決别芵茪軍樂隊寬帶蛉窮魯達沒有夢撒撩丁苗脈邈邈撓裂丕時诮戲勸侑人心隔肚皮人魚日完榮紛弱燭光燈矢辭手力資素琴往任浘浘寤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