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遲久的意思、遲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遲久的解釋

亦作“遟久”。猶長久。《禮記·樂記》:“若此,則 周 道四達,禮樂交通,則夫武之遟久,不亦宜乎!” 孔穎達 疏:“ 周 之禮樂功大,故作此大武之樂,遅停而久。” 唐 陸龜蒙 《入林屋洞》詩:“真君不可見,焚盥空遲久。” 宋 曾鞏 《菜園院佛殿記》:“苟一時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為教化之漸而待遲久之功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崔猛》:“既而遲久乃反,掩扉熟寝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遲久”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í jiǔ,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遲久”亦作“遟久”,意為長久,強調時間上的延續性。例如《禮記·樂記》中提到“武之遟久”,孔穎達注釋為“周之禮樂功大,故作此大武之樂,遅停而久”,說明其用于形容事物因深厚積累而持久存在。


二、字義拆分


三、古籍引證

  1. 唐代陸龜蒙《入林屋洞》:“真君不可見,焚盥空遲久”;
  2. 宋代曾鞏《菜園院佛殿記》:“安能必世百年為教化之漸而待遲久之功哉”;
  3.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崔猛》:“既而遲久乃反,掩扉熟寝矣”。
    這些例句均體現“遲久”在文言文中描述時間綿長的典型用法。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遲久”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文研究或文學創作。其近義詞包括“長久”“久遠”,反義詞為“短暫”“須臾”。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遲久的意思

遲久(chí jiǔ)一詞來源于漢語,主要形容時間的長久和拖延。在生活中,用來描述時間上的拖延、晚發或者長期持續的狀态。

遲久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遲字的拆分部首是辶,并且總共有8個筆畫。

久字的拆分部首是乙,并且總共有4個筆畫。

遲久的來源

遲久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說文解字》中提到它的本義為“遷延不定”。在古代,遲和久這兩個字本來是獨立存在的,後來在漢語發展過程中逐漸合并成現在的遲久一詞。

遲久的繁體

遲久的繁體字分别是遲久。

古時候遲久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遲字的寫法是辶延,久字的寫法是兮止。兩者合為遲久後的寫法是辶兮止。

遲久的例句

1. 我的朋友遲遲不肯走,導緻我等了好久。

2. 這個項目已經拖延了很久,我們應該盡快完成。

3. 老人遲遲地拿出一本舊照片,講述了一段往事。

與遲久相關的組詞

1. 遲疑:形容猶豫不決,不敢下決心。

2. 遲鈍:形容思維或行動遲緩,不敏捷。

3. 久遠:形容時間、曆史長久而遙遠。

與遲久相關的近義詞

1. 延遲:意思相近,都表示有所推遲或拖延。

2. 緩慢:形容行動、速度慢。

3. 拖延:表示耽擱、推遲。

與遲久相關的反義詞

1. 即刻:表示立即、馬上。

2. 迅速:形容速度快、行動敏捷。

3. 短暫:指時間短、持續時間短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