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力敷揚。《書·君牙》:“弘敷五典,式和民則。” 孔 傳:“大布五常之教,用和民,令有法則。” 明 陸采 《懷香記·奉诏班師》:“總制兵機,弘敷廟策,盡瘁撫綏蠻貊。”《明史·馬自強傳》:“誠宜及此大慶,蕩滌煩苛,弘敷惠澤,俾四海烝黎,鹹戴帝德。”
(2).廣為延伸。《文選·張衡<西京賦>》:“處 甘泉 之爽塏,乃隆崇而弘敷。” 薛綜 注:“弘敷,猶延蔓也。”
“弘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大力敷揚
指廣泛宣揚、推廣某種理念或教化。例如《尚書·君牙》中“弘敷五典,式和民則”,意為大力傳播五常之教以規範民衆行為。明代文獻《懷香記》和《明史》也以此義描述政策推行。
廣為延伸
強調空間或範圍的擴展。如張衡《西京賦》“處甘泉之爽塏,乃隆崇而弘敷”,薛綜注解為“延蔓”,即向四周延伸之意。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仿古語境。若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
《弘敷》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為廣泛傳播、普遍宣揚。它的含義是指将某種思想、觀念或理論傳遞給更多的人,使其得到廣泛的認同和接受。
《弘敷》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弓(gōng)和敷(fū)。其中,弓在此為聲旁,敷為意旁。
弓(gōng):由3畫組成,字形即為一個弓彎形。
敷(fū):由12畫組成,由三個部分構成,上部是扶着地面的手,下部是象征土地的土字旁,中間是一條直線表示無止境的傳播。
《弘敷》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佛教經典中,用于描述廣泛傳播佛法的事情。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被引申為普遍宣揚各種思想、觀念和理論。
在繁體字中,《弘敷》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弘敷的字形并不完全相同。它的古代寫法為「弘揚」,其中的敷字寫作「揚」。
1. 他擅長用生動的語言和簡單的例子來弘敷自己的觀點。
2. 這位作家的作品經過多年的弘敷,已經成為了世界文學的經典之作。
3. 通過廣告和宣傳,這個品牌成功地将自己的價值理念弘敷于消費者心中。
1. 弘揚(hóng yáng):廣泛傳播、普遍宣揚某種觀念或理念。
2. 弘化(hóng huà):通過教育、培訓等方式,普遍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或素質。
1. 傳播(chuán bō):将某種信息、知識或觀念傳遞給更多的人。
2. 宣揚(xuān yáng):大力宣傳、弘揚某種觀念或理論。
1. 謹慎(jǐn shèn):非常小心、謹慎,避免過度擴散或宣揚。
2. 保留(bǎo liú):保持原樣、不做過多改變或傳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