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篇小說。郭沫若作。1919年發表。朝鮮李朝子爵闵崇華反對奸臣與日本籤訂“合邦條約”,其繼室李氏卻勾結仆人尹石虎欲謀殺子爵,不料卻誤殺石虎之子子英。闵女佩荑為子英情人,聞訊後哀恸欲絕。是五四時期最早的一篇具有愛國反帝意識的小說。
“牧羊哀話”有兩種不同的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基本含義:指在困境中遇到相同遭遇的人互相安慰或傾訴苦衷。
來源:出自《左傳·哀公二十一年》中“牧羊犬相聚,莫能言其志”的典故,比喻人們用言語表達志向或困境中的共鳴。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困境中的人際互動,如同事面對壓力時互相鼓勵,或陌生人因相似經曆産生情感共鳴。
結構解析:
作品背景:這是郭沫若于1919年發表的短篇小說,是五四時期最早具有愛國反帝意識的作品之一。
故事梗概:
牧羊哀話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牧”、“羊”、“哀”、“話”四個部分組成。下面分别介紹一下這四個部分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部首:牛字旁(牜字旁)
筆畫數:7
意思:指牧養、照管牲畜
部首:⺶(絞絲旁)
筆畫數:6
意思:指綿羊,也用來特指像羊一樣的人或事物
部首:衣字旁
筆畫數:9
意思:指悲傷、痛苦
部首:言字旁(讠字旁)
筆畫數:7
意思:指語言、言辭
牧羊哀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牧歌中,表達了牧人對牲畜的關心、照料和關愛。牧羊哀話也可理解為牧人在看護羊群時對羊發出的哀歎和抱怨。
繁體字“牧羊哀話”中的“話”多用繁體字書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如“話”字在古代寫作“話”。
例句:他背着沉甸甸的羊膻味走過來,牧羊哀話不絕于口。
組詞:牧場、牧師、牧民、牧草、羊群、羊皮、哀鳴、哀歎、話語、對話
近義詞:哀歎、傷感、悲痛、牧歌、悲鳴
反義詞:歡愉、快樂、喜悅、慶祝、哭笑不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