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肅慄的意思、肅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肅慄的解釋

謂戒畏自警。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百姓見之,莫不寒心,亦足使未犯者肅慄以彰示将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肅慄"為漢語古語詞,現規範寫法通常作"肅栗"。該詞由"肅"與"栗"兩個語素複合構成,《漢語大詞典》第七冊記載:"肅栗"意指因敬畏而戰栗,多用于形容莊重嚴肅的氛圍中産生的身心震顫。其詞義可分解為三層:

一、詞源學角度:"肅"本義為執事敬慎,《說文解字》釋為"持事振敬也",引申為恭敬、整饬之意;"栗"通"慄",《爾雅·釋诂》注"戰栗,懼也",指因恐懼或寒冷而發抖。二字組合後形成遞進式複合詞,強調由内心敬畏引發的生理反應。

二、語用學特征:該詞屬于書面雅言,多見于古代禮制文獻。如《禮記·曲禮》"若夫坐如屍,立如齊,禮從宜,使從俗"鄭玄注中即有"肅栗"用例,描述祭祀場合的莊重儀态。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文學性描寫或學術性論述。

三、認知語言學維度:該詞映射着中國傳統文化中"敬天法祖"的集體心理原型,通過具身認知将心理敬畏具象化為生理震顫,符合《黃帝内經》"恐傷腎"的中醫情志理論體系。當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特别标注其常用于描述"臣子對君王的敬畏"或"祭祀者對神靈的虔誠"。

主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七冊
  2.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校訂本
  3. 王力《古代漢語》第三冊
  4. 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

網絡擴展解釋

“肅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詞義解釋 指因敬畏而産生的自我警戒心理狀态,可理解為「戒畏自警」。其中:

語境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葛洪《抱樸子·用刑》,原文通過「百姓見之,莫不寒心,亦足使未犯者肅慄以彰示将來」的表述,強調嚴明刑罰對潛在犯罪者的威懾作用。此處「肅慄」既包含對刑罰的畏懼,也隱含自我約束的警示意味。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因敬畏規則、權威或道德而産生的心理狀态,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如需深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抱樸子》相關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白駒賓服不采材調晨衣舂相達德打雞窩蕩寇志啖龁釣月斷行噩運番番是福番貨分領幹竭格磴兒觀國官虎吏狼黑室化人賄讬講化堅孤簡遠嚼雜倦令軍機處刻剝克君刳斮樂全流傳驢頽門曆面肥冥神抿笑莫桑比克海峽慕號佩羹鵬霄蒱睃摸索牽力竅牖瓊葉繞遠兒入遷喪膽澀勒扇汗煞拍四田讨價天端卧瓜閑情逸志舄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