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鄉書的意思、鄉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鄉書的解釋

(1).家信。 唐 王灣 《次北固山下》詩:“鄉書何處達,歸雁 洛陽 邊。” 元 揭傒斯 《吳子高悼亡歸嶽陽》詩:“客心閑轉切,鄉書近卻稀。” 清 孫道乾 《小螺庵病榻憶語題詞·哭舍妹》:“鄉書甫啟讀未終,涕泗狼藉縑素中。”

(2). 周 制,鄉學三年大比,鄉老與鄉大夫薦鄉中賢能之書于王,謂之“鄉書”或“鄉老書”。見《周禮·地官·鄉大夫》。後世科舉因以“鄉書”代指鄉試中式。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翁中丞》:“ 孟燁 補上庠生……次 孟桂 登辛丑第,又次 孟寅 嘗首 臨安 鄉書。”《宋史·張孝祥傳》:“年十六,領鄉書,再舉冠裡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鄉書是漢語詞彙中承載文化記憶的雙重載體,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家信代稱

    作為古代書信往來的重要形式,"鄉書"指代寄往故鄉的家信,凝結着遊子思鄉之情。唐代詩人王灣《次北固山下》有"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表述,印證該用法。清代《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家信",強調傳遞親緣信息的功能性。

  2. 科舉制度術語

    在明清科舉體系中,"鄉書"特指通過鄉試者獲得的文書憑證。《古代漢語詞典》記載,該詞曾指"鄉試中舉者的名冊",如《儒林外史》第三回"鄉書已到,範進中舉"即為此類用法,體現古代教育制度的特定稱謂。

  3. 文化意象延伸

    現代語言研究中,"鄉書"被賦予文化符號内涵。學者王甯在《漢字與文化》中指出,該詞已超越字面含義,成為"鄉土情懷的文學轉喻",常見于當代鄉土文學作品的意象構建。

  4. 語言學演變軌迹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标注其詞性為名詞,讀音為xiāngshū。詞源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早期寫作"鄉書",《玉篇》釋作"家問也",後隨科舉制度發展衍生新義,形成古今詞義疊加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鄉書”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家信

指寄往或來自家鄉的書信,常見于古代詩詞中表達思鄉之情。例如:

二、科舉鄉試的憑證

源自《周禮·地官·鄉大夫》記載的周代制度:鄉學每三年選拔賢能者,由鄉老向朝廷推薦,稱為“鄉書”或“鄉老書”。後世科舉制沿用此名,代指通過鄉試(省級科舉考試)的資格憑證。例如:


補充說明

兩種含義分别對應情感表達(家書)與制度文化(科舉),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詩句引用多取家信之義,而史書文獻則側重科舉制度相關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剝放背水陳簸邏回般若湯波咤伯主達貴黨同伐異擣毀打顐疊更頓阨敦勵噩兆肥墽風望更令明號鈎钜刮縫乖散光飾規模和傩礛磻艦日燋龍溫池九連環岚光列壁列土陸程門衰祚薄鬧荒荒懦退潑聲浪氣怯懦清耿耿青瞳瓊毂婘屬商家蛇羹聖小兒市區手面書笈説一是一,説二是二酸凄擡帖鐵胎惕號土庫外場我心如秤無拘無縛舞榭歌台銷患削切喜快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