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柰何木的意思、柰何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柰何木的解釋

古代守城用的器械。 明 茅元儀 《武備志·軍資乘·守》:“垛墻之間豎架柰何木。其製:豎立架木二根,機關橫挑木各一根,上閣一木,謂之柰何木。木上錯綜釘以竹籤,其木之輕重與挑木相稱,倒綴虎怕莿,每莿一束,用小指大草繩三尺長,一頭繫莿束,一頭縛二三斤重石塊,将石連繩纏於木莿,垂牆頭之外。邊賊來襲攻,既不能攀援而上,又不能飛越而入。一經移動,磚石下墜,莿木隨落,賊自取傷,而守垛兵夫,且又驚覺,即抛打磚石,傷賊必多。因其無可柰何,故謂之曰柰何木也。”柰,一本作“ 柰 ”。參見“ 奈何木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柰何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存在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語境和來源綜合判斷:

一、主要釋義:古代守城器械

根據多數文獻記載(),柰何木是古代城牆防禦用的裝置,具體特點如下:

  1. 結構:由兩根豎立的架木、橫向機關挑木和頂部橫木組成,木上布滿竹籤,并懸挂綁有石塊的草繩。
  2. 功能:當敵人攀爬城牆時,觸碰裝置會導緻石塊和帶刺竹籤墜落,兼具預警和殺傷作用。
  3. 出處:明代茅元儀《武備志·軍資乘·守》中記載了其設計原理。

二、其他釋義:疑問短語

少數資料()提到“柰何木”可作為成語,意為“為什麼”(類似“奈何”的疑問用法),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字形或讀音混淆有關,需謹慎參考。

建議

若涉及曆史或軍事領域,優先采用“守城器械”的解釋;若在文學或口語中遇到疑問用法,建議結合上下文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柰何木

柰何木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由“柰”和“何木”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柰何木”中,“柰”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9;“何”的部首是人,筆畫數為7。

來源

“柰何木”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柰”是一個古代漢字,意為若果、假若;“何木”則是由“何”和“木”兩個字組成,意為什麼材料、何種木材。

繁體

在繁體中,“柰何木”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柰”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相似;“何”字的寫法也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保持了筆畫和字形的特點。

例句

1. 柰何木,可使天下之物皆為金石也。

2. 柰何木,可用于制作家具。

組詞

1. 柰木:指某種木材。

2. 木柰:指某種以木為材料的物品。

近義詞

1. 何物:指什麼東西。

2. 木材:指由樹木制成的材料。

反義詞

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