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聲琴的意思、無聲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聲琴的解釋

即無弦琴。語本《晉書·隱逸傳·陶潛》:“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絃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絃上聲。’” 唐 杜甫 《過津口》詩:“甕餘不盡酒,膝有無聲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聲琴”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文化背景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一、詞源典故

該詞源自《晉書·隱逸傳·陶潛》的典故。陶淵明(陶潛)雖不通音律,卻常備一張無弦素琴,在朋友聚會時撫弄,并感歎:“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這一行為體現了道家“大音希聲”的哲學思想,強調超越形式、追求内在意趣的意境。

二、基本解釋

無聲琴字面意為“無弦之琴”,實際指代兩種引申含義:

  1. 形容沉默寡言:用于描述人内斂寡言的狀态;
  2. 象征閑適歸隱:通過無弦琴表達超脫世俗、寄情自然的隱逸情懷。

三、使用場景

  1. 人物性格:如“他如無聲琴般靜默,卻句句切中要害”;
  2. 環境描寫:可形容“深夜的書房,唯有無聲琴般的寂靜”;
  3. 文學隱喻:杜甫《過津口》詩句“甕馀不盡酒,膝有無聲琴”即用此意象表達恬淡心境。

四、文化象征

該詞承載着中國古代文人“得意忘言”的審美追求,與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隱士形象深度綁定,成為士大夫階層表達精神自由的典型符號。


注:如需更完整的典故考據,可查閱《晉書》原文或陶淵明詩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聲琴》的意思

《無聲琴》是一個成語,意為沒有聲音的琴。它比喻表面上雖然沒有聲音,但是内在卻蘊含着深刻的含義。

《無聲琴》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無(************字旁),聲(口字旁),琴(玉字旁,木字旁)。

拆分筆畫:無(3畫),聲(7畫),琴(10畫)。

《無聲琴》的來源

《無聲琴》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離騷》中。該詞形容詩人屈原的心境,他的琴聲仿佛無聲,卻能在人們的内心深處引起共鳴,因此被用作比喻。

《無聲琴》的繁體

《無聲琴》的繁體字為「無聲琴」。

《無聲琴》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無聲琴」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無聲琴》的例句

1. 他的演講沒有高亢激昂的聲調,仿佛是在彈奏一台無聲琴。

2. 她的眼神沒有流露出任何情感,宛如一把無聲琴。

《無聲琴》的組詞

- 無聲:沒有聲音的意思。

- 無聲無息:形容毫無動靜,一點兒動靜也沒有。

- 無聲無臭:形容沒有聲音和氣味。

《無聲琴》的近義詞

- 默契:指兩個或多個人在行動上或心理上互相配合得非常默契。

- 靜谧:形容環境非常安靜,幾乎沒有聲音。

《無聲琴》的反義詞

- 有聲:有聲音的意思。

- 響亮:形容聲音響亮、洪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