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苦齋的意思、苦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苦齋的解釋

[Kuzai studio] 書齋名。元末明初浙江隱士章溢建于匡山之巅

苦齋者,名其室曰苦齋。——明· 劉基《苦齋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苦齋”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一、書齋名稱(主要含義)

  1. 基本定義
    指元末明初浙江隱士章溢在匡山之巅建造的書齋,其名源于劉基(劉伯溫)所著的《苦齋記》。
  2. 文化背景
    • 章溢為避亂世隱居山林,書齋以“苦”命名,暗含安貧樂道、以苦為志的哲學思想。
    • 劉基在《苦齋記》中記載:“苦齋者,章溢先生隱居之室也”,通過描述環境之“苦”反襯精神之“甘”。

二、植物名稱(客家地區俗稱)

  1. 植物特征
    學名“敗醬草”,是客家地區常見的藥食兩用野菜,葉片有苦味,氣味獨特(類似“臭腳味”),但烹煮後風味獨特。
  2. 用途與價值
    • 食用:嫩葉可做湯或炒食,幹品常用于煲湯。
    • 藥用:具清熱解毒、消炎降火功效,外敷可促進傷口愈合。
  3. 民間俗語
    客家人有諺語:“苦齋花香,常吃身體硬邦邦;苦齋葉苦,常吃好比人參補”,反映其食療價值。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書齋的曆史背景或植物的具體用法,可參考《苦齋記》原文或客家民俗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苦齋

苦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苦”和“齋”。以下是對該詞的詳細解釋:

意思:苦齋在古代文化中是一種修行的方式。它指的是通過節制、修身、禁欲等方法來追求心靈的淨化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拆分部首和筆畫:苦(苕部,4畫)+ 齋(月部,8畫)

來源:苦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是一種修行方法的稱呼,用以描述僧侶或在佛教寺廟中守戒、忏悔和靜修的狀态。

繁體:苦齋(苦齋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不同。對于苦齋這個詞,古代漢字的寫法是兩個字的組合,沒有明确的簡化形式。

例句:他正處于一個苦齋階段,追求心靈的淨化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以下是關于苦齋的其他相關詞語:

組詞:苦行、齋戒、齋月、齋戒期等。

近義詞:修行、忏悔、戒欲、禁欲等。

反義詞:放縱、放蕩、放任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