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自得的意思、逍遙自得的詳細解釋
逍遙自得的解釋
形容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語本《莊子·讓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晉 潘嶽 《閑居賦》:“於是覽止足之分,庶浮雲之志。築室種樹,逍遙自得。” 宋 洪邁 《容齋三筆·琵琶亭詩》:“兩公猶有累乎世,未能如 樂天 逍遙自得也。”《野叟曝言》第五九回:“以此收攝身心,屏絶嗜慾,可以寡過,可以養生,性命雙修,逍遙自得。”亦作“ 逍遙自在 ”。 唐 趙彥昭 《奉和聖制幸韋嗣立山莊應制》:“逍遙自在 蒙莊子 , 漢 主徒言 河上公 。”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談義》:“吾弟既戮力於朝廷,老夫得投閒於溪壑……我兄弟怎麼到得我逍遙自在,無管無拘也呵!” 葉聖陶 《隔膜》:“他現在卸了公務,逍遙自在,要玩耍幾時才回鄉呢。”
詞語分解
- 逍遙的解釋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詳細解釋亦作“逍搖”。.徜徉;緩步行走貌。《楚辭·九章·哀郢》:“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 姜亮夫 校注:“逍遙即遊之義。”《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夫何一佳人兮,
- 自得的解釋 自覺得意、開心意氣揚揚,甚為自得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詳細解釋.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適。《史記·管晏列傳》:“其夫為相禦,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三國 魏 嵇康 《與
專業解析
“逍遙自得”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且内心感到安閑舒適、怡然自得的狀态。它強調的是一種超脫世俗羁絆、身心皆獲自由的惬意境界。
以下從詞義構成和文化内涵進行解釋:
-
詞義拆解與融合
- 逍遙 (xiāo yáo): 本意指徜徉、緩步行走的樣子,引申為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優遊自得。《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解釋為“沒有什麼約束,自由自在”。它描繪的是一種行動和心靈上的不受限制。
- 自得 (zì dé): 指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適,内心滿足、愉悅。《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為“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適”。它強調的是主體内在的心理感受和滿足感。
- 融合義: “逍遙”與“自得”結合,構成“逍遙自得”,意指不僅外在行為自由無拘束,内在心境也感到安適、滿足和快樂,内外和諧統一,達到一種閑適自在的理想生活狀态。
-
文化内涵與意境
- 該成語蘊含着深厚的道家哲學思想,特别是莊子所倡導的追求精神絕對自由、順應自然、超然物外的境界。它描繪的是一種擺脫名利束縛、與自然和諧共處、心靈獲得徹底解放的生存狀态。
- 它表達的意境往往是悠閑、甯靜、愉悅的,常與山水田園、隱居生活等意象相關聯,體現了一種淡泊名利、追求心靈安甯的生活态度。
權威來源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國最權威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之一。其對“逍遙”和“自得”的釋義是理解該成語的基礎。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
- 《漢語大詞典》:大型漢語語文工具書,收錄詞條更全面,釋義更詳盡,包含詞語的曆史演變和豐富用例。其對“逍遙自得”的釋義會更深入地闡釋其文化内涵。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1994.)
- 古代典籍(如《莊子》):成語“逍遙自得”的意境直接源于道家思想,尤其是《莊子》一書。雖然該成語本身可能未直接以四字形式出現于最古老的典籍,但其精神内核在《莊子》(如《逍遙遊》篇)中有着最集中和深刻的體現。 (來源:莊子. 莊子. 通行本.)
網絡擴展解釋
“逍遙自得”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1.基本釋義
指無拘無束、安閑自在的狀态,形容人不受外界束縛,心境愉悅而滿足。
2.出處與典故
源自《莊子·讓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此句描繪了順應自然、自由生活的理想狀态,成為成語的原始語境。
3.語法與用法
- 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
- 示例: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性命雙修,逍遙自得。”
- 茅盾形容動物“邊走邊哼,逍遙自得”。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悠然自得、逍遙自在()
- 反義詞:雖未明确提及,但可推測為“憂心忡忡”“坐立不安”等表達束縛或焦慮的詞彙。
5.文化内涵與應用場景
常用于描述人在自然或閑暇中放松身心、不受拘束的狀态,如度假、隱居或日常生活中的悠然時刻。
該成語融合了道家順應自然的思想,強調身心自由與内在滿足,語言凝練且意境深遠。
别人正在浏覽...
暴長不狎徂顔啖龁膽志鼎雉地位二副惡許發徵烽火四起浮攤鈎袒乖亡汩振海水溫度洪猷後時畫頁虺易街郵浄碧驚詭精金擠塞舊醳集中營阆宮藍玉亮氣廉士理所必然蒌翣賣糖薎蒙明效大驗内羞蹑手蹑足貧困潦倒蒲稗清清泠泠丘的笃碛尾人命關天人行橫道線羶膩韶儀石溜刷馬束手坐視司盟縮身帖括啼呼痛察察痛法偷苟武蜼響臻閑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