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指修練戒行的比丘尼。《資治通鑒·齊明帝建武三年》:“後素有德操,遂居 瑤光寺 為練行尼。” 胡三省 注:“練行,謂修練戒行也。”
“練行尼”是佛教術語,指修練戒行的比丘尼(即尼姑)。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由“練行”(修練戒行)和“尼”(比丘尼)組成,特指通過嚴格持戒、修行提升佛學造詣的女性僧侶。核心意義強調對佛教戒律的實踐與精進。
2. 讀音與出處
3. 文化關聯
清代黃遵憲在《日本雜事詩》中曾用“剪發翻同練行尼”比喻哀思之情,可見該詞亦被用于文學意象,側面反映其文化影響力。
4. 近義與辨析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用例或佛教戒律細節,可查閱《資治通鑒》胡注或佛教律典原文。
《練行尼》是一個由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某種特定的修行或修煉方式。具體而言,指的是通過實踐、鍛煉和修行來提升個人修養、道德品質和心靈境界的方法。
《練行尼》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練」和「行尼」。
「練」字的部首是「纟」,它的筆畫數為6。
「行尼」這個部分可以拆分成兩個字:「行」和「尼」。
「行」字的部首是「行」,它的筆畫數為6。
「尼」字的部首是「屍」,它的筆畫數為5。
《練行尼》這個詞的來源很難追溯到具體的曆史事件,但它起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與道家、佛家等修行思想有關。
在繁體字中,「練行尼」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隻是在繁體字中,筆畫的形狀略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練行尼」這個詞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具體變化的形式取決于不同的年代和書法流派。
1. 他堅持每天早晨練行尼,以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
2. 修道者必須用心練行尼,以達到心靈的淨化。
1. 練習
2. 行動
3. 修行
4. 修煉
1. 修行
2. 修煉
3. 打坐
1. 放任
2. 不修身心
3. 忽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