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廛邸的意思、廛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廛邸的解釋

市肆。《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九年》:“寺觀鄰接廛邸,溷雜屠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廛邸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指代與商業活動相關的場所。以下從詞義構成、文獻用例及曆史背景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廛(chán)

    《說文解字》釋為“一畝半,一家之居”,本義指城市中平民居住的房舍或宅基地,後引申為市集中的商鋪、貨棧。如《孟子·滕文公上》載:“市廛而不征”,指市場中的商鋪免稅。

    來源:《漢語大詞典》“廛”字條(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2. 邸(dǐ)

    原指官員住所或驿站,後擴展為儲存貨物的棧房、商賈停駐的館舍。《史記·貨殖列傳》有“廢居居邑,轉毂百數,廢居居邑,轉毂百數,廢居居邑,轉毂百數”的記載,其中“居邑”即指存放貨物的邸店。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

  3. 複合義“廛邸”

    二字連用特指古代市場中兼具商鋪與倉儲功能的綜合性商業場所,常見于唐宋文獻,如《唐會要》載“市廛邸店,乘時射利”,描述商人利用商鋪和貨棧謀利。


二、曆史背景與功能

廛邸在漢唐時期隨“坊市制”發展而興盛,是城市商業區的核心設施:


三、文獻用例

  1. 《周禮·地官·廛人》

    “廛人掌斂市絘布、總布、質布、罰布、廛布”,鄭玄注:“廛布者,貨賄諸物邸舍之稅”,表明廛邸需繳納倉儲稅。

    來源:《周禮注疏》(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2. 宋代《東京夢華錄》

    記載汴京“南通一巷,謂之界身,并是金銀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其中“屋宇”即大型廛邸。

    來源: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三(中華書局,2006年校注本)。


四、語義演變

明清後,“廛邸”一詞逐漸被“商鋪”“貨棧”“會館”等替代,但其作為古代商業樞紐的意義仍見于方志文獻。如清代《揚州畫舫錄》稱鹽商“廛邸雲連”,形容商鋪林立之景。

來源:李鬥《揚州畫舫錄》卷十(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點校本)。


拓展知識

廛邸的興衰與古代城市管理政策直接相關。唐代“坊市制”下,廛邸被嚴格限定于市場内;宋代“廂坊制”後,臨街設店普及,廛邸功能逐漸分散至各類商業建築中。

來源:加藤繁《中國經濟史考證》(商務印書館,1959年中譯本)。

網絡擴展解釋

“廛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拼音與基本釋義

2.字義分解

3.文獻例證

4.綜合解釋

“廛邸”多指古代城市中毗鄰市集、兼具居住與商貿功能的建築群,可能包括商鋪、貨棧或民居。其特點為位置靠近交通要道或宗教場所,環境較為喧雜,常見于文獻對市井風貌的描寫中。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按讨白妞奔泷鼈菜殘民長沙澄鑒熾焰唇紅齒白毳裘誕倨道洽點石成金丢車保帥兜頭蓋臉販客棐常風閘溉導幹勇櫜弓戢戈垢滓過關斬将橫睇橫彴虹玉後臀黃色惠施徽猷潰冒來暨老好樂餌六飛镂冰雕朽露表賣逞攀翼鵬壑鵬噣批擣巧垂勤誠青粱青棂清素車群機襦緼森動哨位施加數表訟曹宿豪縮縮通變推排歪曲鮮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