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椟的意思、木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椟的解釋

木匣。 清 方文 《宋遺民詠·張毅父千載》:“先期製木櫝,臨難圅公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木椟(亦作“木牍”)是古代用于書寫的狹長形木質薄片,早期文字載體之一。《說文解字》釋“牍”為“書版”,《辭海》明确其“以木為之,用于書寫短章”的功能。

一、基本釋義

木椟特指削制成長方形的薄木片,尺寸通常小于“簡”,寬度約2-5厘米,長度30厘米以内,可單面或雙面書寫文字。其材質多選用松木、杉木等紋理細密的木材,經劈削、打磨後形成書寫平面。

二、曆史應用

  1. 行政文書:秦漢時期,木椟廣泛用于戶籍登記、律令抄錄,如湖南裡耶秦簡出土數萬枚木椆,記載秦代郡縣行政事務。
  2. 私人信函:漢代稱私人信件為“尺牍”,因木椆長度約合漢制一尺(23厘米),《論衡》載“斷木為椠,析之為闆,力加刮削,乃成奏牍”。
  3. 隨葬文獻:戰國楚墓出土的遣策(陪葬品清單)多書于木椆,如包山楚簡記錄祭祀用品與禮儀流程。

三、文獻出處

《禮記·王制》載“史載筆,士載言”,鄭玄注“言謂牍、版”,表明周代史官已用木椆記錄典章。《漢書·昌邑王傳》提及“持牍趨谒”,印證其作為公文載體的地位。

四、字形演變

“牍”字從“片”(剖木成片)從“賣”(表聲),甲骨文未見,小篆字形已定型。《說文解字注》強調“牍專謂用于書者”,與“椟”(木匣)形成語義分化。

五、現代引用

《中國簡帛集成》将木椆列為“簡帛文獻三大類”之一,與竹簡、帛書并列。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老子》的注釋部分亦書于木椆,佐證其輔助經籍傳播的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木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指薄木闆制成的小型棺材,即“棺椟”。這種棺木材質較薄,形制簡單,可能用于臨時安葬或簡樸的喪葬場景。

二、結構與用法分析

三、文學引用例證

清代文人方文在《宋遺民詠·張毅父千載》中寫道:“先期製木櫝,臨難圅公首。”此處“木椟”即指用于收斂遺骸的簡易棺木。

四、補充說明

建議如需深入考據,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考古類專著以獲取權威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白首窮經抱志巴渝舞髀臋澄視癡蟲大減價玷阙調轉東垂怼筆樊纓榧子鳳采鳳皇爵服假格餌關照豪細豪殖合響侯呂陵滑冰場回疆講燈筋節久負盛名均拉客源寬緩臨存靈鵲填河镂骨銘肌毛遂堕井孟庑牡丹雖好,還要綠葉扶持目光炯炯木驢毆曳篣楚鋪翠銷金臍梗奇肱青面聖者輕視取拙榮埶柔穣乳酪挻埴時類雙重性宿會讨羹飯穨鬟外強中乾五袴下筆成篇纖足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