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志的意思、抱志的詳細解釋
抱志的解釋
胸懷大志。《晉書·慕容暐載記》:“此則鬱概待時之雄,抱志未申之傑,必嶽峙 灞上 ,雲屯 隴 下。” 唐 元稹 《遣興》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東西跳。” 宋 曾鞏 《乞出知颍州狀》:“雖有愛君嚮國之心,託勢疎遠,無路自通,期於抱志沒齒而已。”
詞語分解
- 抱的解釋 抱 à 用手臂圍住:擁抱。抱小孩兒。合抱。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進取)。 圍繞,環繞:山環水抱。抱廈(房屋前面加出來的門廊,亦指後面毗連的小房子)。 胸懷願望,志向:抱負。 心裡存着,懷有:抱怨。抱
- 志的解釋 志 ì 意向:志願。志氣。志趣(志向和興趣)。志士(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操的人)。志學。 記,記在心裡: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記號:标志。 記載的文字:雜志。志怪(記載怪異的事)。 稱輕重,量長短、多
網絡擴展解釋
“抱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胸懷大志,通常用于形容人懷有遠大的志向或理想,并為之堅持努力。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釋:
1.基本釋義
“抱志”指内心承載着高遠的志向,強調志向的堅定性和持久性。例如《晉書》中提到的“抱志未申之傑”,即指懷有志向但尚未實現的傑出人物。
2.引證與出處
- 古代文獻:如《晉書·慕容暐載記》用“抱志未申”形容待時而動的豪傑;宋代曾鞏在奏疏中以“抱志沒齒”表達終身堅守志向的決心。
- 詩詞引用:唐代元稹的“寄言抱志士,日月東西跳”,以及宋代陸遊的“祝身願耆老,常恐抱志死”,均通過詩句展現對志向的執着追求。
3.用法與語境
“抱志”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中,可搭配“未申”“沒齒”等詞,強調志向未竟或終身堅守的狀态。例如:“他雖身處困境,仍抱志不渝。”
4.近義詞
“懷抱大志”“胸懷壯志”等詞與“抱志”意義相近,均表達對遠大目标的追求。
如需進一步查閱具體古籍原文或詩詞賞析,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查詩文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抱志這個詞意思:抱志是指懷有遠大的志向和雄心,積極向上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不輕言放棄。
拆分部首和筆畫:抱志的拆分部首是手和心,它的總筆畫數是11。手在左邊,心在右邊。
來源:抱志這個詞來源于《史記·魯周公世家》,用來形容周公旦有志向地努力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
繁體:抱志的繁體字是「抱志」,和簡體字形式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抱志的寫法和現在大緻相同,以手和心相連的形式表達,強調了志向和心之間的緊密聯繫。
例句:他年少時就抱志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現在已經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組詞:奮志、追志、立志、志向、志願等。
近義詞:立志、追求、雄心壯志。
反義詞:灰心、放棄、懈怠。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