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牢記不忘。多用為感激之詞。 唐 元稹 《謝準朱書撰田弘正碑文狀》:“空懷感涕之心,未獲殺身之所,無任感恩思報,鏤骨銘肌之至。” 宋 陳亮 《謝留丞相啟》:“自頂至踵,橫嘉惠於不貲;鏤骨銘肌,悵餘年之無幾。”
“镂骨銘肌”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lòu gǔ míng jī(現代漢語中“镂”也可讀作lóu)。該成語屬于并列式結構,通過“镂骨”與“銘肌”兩個動賓詞組的疊加,強調記憶或感受的深刻程度。其核心含義為形容記憶極其深刻,如同用刀刻在骨頭和肌肉上一般難以磨滅,多用于表達對恩情、教誨或重大事件的深切感念。
從語源學角度分析,“镂”字本義指用金屬工具雕刻,“銘”則源于古代器物刻字記事的行為,二者均帶有永久性印記的意象。這種通過身體部位(骨、肌)比喻記憶留存的方式,體現了漢語中以具象喻抽象的文化思維特征。
該成語的典型用法為作謂語或定語,例如:“戰火中的生死相助令他镂骨銘肌,終生難忘。”其近義表述包括“刻骨銘心”“銘肌镂骨”,反義可參照“過眼雲煙”“轉瞬即逝”等詞組。在《漢語大詞典》與《古代漢語成語通釋》中均有收錄,屬于書面語色彩較強的正式表達。
參考資料:
“镂骨銘肌”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òu gǔ míng jī,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内容解釋:
該成語字面指“将事物刻在骨頭、銘于肌肉”,比喻牢記不忘或感受極深,多用于表達感激之情或強調記憶的深刻性。
以上解釋綜合了《漢語詞典》、元稹文集及文史工具書的考據,确保信息準确性。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
半紀邊弊閉目塞聽朝虀暮鹽嚫珠蟲流春枝帶甲膽喪魂驚得彩獨霸屙尿房木風措鋒犯佛化富戶圪吵垢滓冠胄規謀過到過為已甚豪族合盤托出荒郊環遶蹇馬谏士揭地羯鼓介鳥禁切赍賞糾察爵命遽淹诳稱亂媒排炮品酒撲手千金笑乾啟潛人才齊栗勤直欺上罔下僧靿襪攝提格詩風書眉天望推解凸面鏡威讓窩頓吾宗想不到狹小